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 | 通过足量灼热 |
B | 鉴别 | 取样,分别滴入 |
C | 检验铜粉中含有的杂质是CuO | 滴加过量稀硫酸,固体减少且溶液呈蓝色 |
D | 分离 |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将滤液蒸干 |
请回答下列问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以“中和反应”为课题进行项目式学习,设计了以下任务。
任务一:认识中和反应
查阅资料显示中和反应均放出热量,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任务二:探究中和反应
(1)【探究1】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探究2】小组同学向氢氧化钠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为验证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方案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方案一 | 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足量稀盐酸,测定溶液的pH | 随稀盐酸滴入溶液的pH变化为_____ | 氢氧化钠消失,发生了化学反应 |
方案二 | 取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足量稀盐酸,蒸干反应后的溶液,再将所得固体配成溶液,向该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 蒸发所得固体为白色,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颜色为_____ | 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反应 |
方案三 | 依据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 | 观察到红色墨水向_____移动 | 温度升高,发生了化学反应 |
【交流讨论】
(3)某同学提出,方案三的现象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可能的理由有_____。
任务三:应用中和反应
【拓展延伸】
(4)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请你举出一个应用中和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例_____。
【归纳总结】
(5)请从不同角度对中和反应的特点进行归纳: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