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京都诸市令,拿市廛交易……以午时击鼓三百声而众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散。” ——(唐六典) | 材料二 “御街铺店,连门俱是,即无虚空屋宇……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东京梦华录) |
(1)战国时期,中原诸侯与周边戎狄逐渐融合,形成“华夏同源”观念; (2)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迁都洛阳,改汉姓、行汉制; (3)西夏仿唐宋官制,尊儒崇佛; (4)元朝继承中原政治制度,设行省、尊孔庙; (5)清朝土尔扈特部东归,称“与俄罗斯种类不同,衣冠言语皆中国风”。 |
①武昌——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 ②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
③嘉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④遵义——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时间 | 1949 | 1953 | 1956 |
文科学生占比 | 33.10% | 14.90% | 9% |
材料一:自秦朝中央集权体制建立以来,地方主要官员多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免,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为防止地方权力坐大,汉武帝采取有效措施使诸侯失去了地方治权。
——摘编自丁祥(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两大基本关系的剖析)
材料二:较之于历代,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政策最为积极。特别是西北战事结束后,清朝对边疆的治理思路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超越了长久以来“羁魔为治”的间接管理政策,转而派遣官员、驻扎军队、整领地方,积极主动治理边疆。更为有力的治边政策,使边疆出现了持续稳定、统一的政治局面,
——摘编自保尔(谈清朝边疆治理,切忌在陷阱里比嗓门)
材料三: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反分裂国家法》(2005年)
材料一:日本全面学习中华文化与唐制,通过大化改新在全球历史上比西欧法、德、意、英等国更早地确立了封建制社会。中国传统的对外思想是“协和万邦”,对外部世界的影响主要依靠思想和道德自身的力量,依靠华夏一整套的德教礼治,所以对日本一向毫无觊觎之心。因此接受儒教、“以唐为师”的日本,封建社会得到迅速发展,中日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中日人民长期友好地往来。
——摘编自刘明翰、陈月清《论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对日本及东亚的影响》
材料二:“揖美追欧”的辛亥革命试验西方式民主制度失败之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在《唯心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孙中山也提倡‘以俄为师’,主张‘联俄联共’。总之是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
——摘编自王垒《论“以俄为师”》
材料三:正是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参照系。借鉴其成功经验,资本主义起死回生。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职,实施“新政”,摒弃古典自由主义的传统原则,在宏观层次上运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在微观层面上较大地调整产权关系,生产方式和生产运行体制。“新政”是一场拯救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是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帮助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渡过了空前大灾难。
——摘编自孔根红(危机与变革、前途与命运——简析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几次反“危机”)
材料四: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一:“1851年,英国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上展出了改良蒸汽机、自动纺织机械和铁路模型等工业革命成果。一名参观者在日记中写道:‘这些机器仿佛是钢铁铸造的巨人,它们不知疲倦地运转,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953年,甘肃省天水市第一国营纺织厂正式投产,这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西北地区重点建设项目。工厂不仅配备苏联援建的纺织设备,还建设了工人文化宫、职工子弟学校和职工医院,形成了‘生产——生活一体化’。的新型社区。”
——摘编自《天水市志·工业卷》
材料三:“2025年3月,天水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正式投产,园区采用工业机器人、5G物联网和AI质量检测系统。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该项目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与‘西部大开发’政策结合的典范,预计带动周边20个配套产业发展。”
——《甘肃日报》2025年3月16日头版
(提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体现家国情怀)
1978-2018年中国GDP增长趋势图 | 深圳特区成立初期与现在的对比照片 | 全球主要经济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