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二一教育组卷易 日期:2025-04-25 类型:历史期中考试 年级:八年级下学期 浏览:7
单项选择题
  • “一九四九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不仅是一个政权代替另一个政权,而且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材料中评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中华民国成立 B.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中国共产党成立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在封建农奴制社会的废墟上,西藏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短短七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奇迹,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创造这个奇迹的前提是(   )
    A. 西藏的和平解放 B. 新中国的成立 C. 西藏自治区的建立 D. 解放战争的胜利
  • 1950年,美国侵犯我国主权的行动有(   )

    ①出兵朝鲜 

    ②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 

    ③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 

    ④ 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峽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 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是因为(   )

    ①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②志愿军战士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③志愿军战士保卫了国家,也为国家和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④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 历史学习中经常要区分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表述,属于历史叙述的是(   )
    A. 废除了中国 2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C.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改革的背景是抗日战争的胜利
  • 下表反映了 1950 年和 1954 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新中国的成立 D. 解放战争的胜利
  • 下图是1949—1965年中国粗钢产量变化趋势图,其中,1953—1957年粗钢产量增长的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中共八大的召开 D.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 据统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召开四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26个报告,通过18项决议和10项法律,其人大常委会共召开 89 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372 项报告,通过了 78 项决定、决议以及19个条例。这说明( ___ )
    A. 各民主党派发挥参政议政作用 B.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C. 我国工业化建设条件已经成熟 D. 人民民主的原则得到贯彻落实
  • 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绝大多数村庄都有一至两个高级合作社,它们成为乡村生活的新中心,开展植 树造林、照顾老人、改善当地医疗条件、推广水泵或新式耕犁、推动扫盲等工作。这说明高级合作社的成立(   )
    A. 宣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促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C. 标志着工业化建设的开始 D. 能吸引所有的农民参加
  •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于(   )
    A. 1840 年底 B. 1919 年底 C. 1949 年 D. 1956 年底
  • “他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工人。”“他”的典型事迹是(    )
    A. 研制原子弹 B. 治理兰考灾害 C. 参加石油会战 D. 培育杂交水稻
  • 下图是创作于 1964 年的宣传画。该作品旨在(   )

    A. 宣传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方针 B. 表达农业服务国家工业建设的诉求 C. 倡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 D. 说明农村农民的物质生活得到改善
  • 生活的细节不经意间也会折射出社会政治光谱。1977 年的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 里》,抓纲在当时是指(   )
    A. 以政治建设为纲 B. 以军事战争为纲 C. 以文化建设为纲 D. 以阶级斗争为纲
  • 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发展历程。下面是位同学设计的年代尺,这位同学探究的课题是(   )

    A. 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B.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逐渐成熟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 D.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逐步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里所说的“它”是指(   )
    A. 遵义会议 B. 新中国成立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经济特区的建立
  • 1979 年 6 月,北京前门大栅栏街道办事处干部尹盛喜,在政策支持下辞职,创办了北京大碗茶青年茶 社。这一史实最有助于研究我国的(   )
    A. 科技文化发展 B. 对外开放政策 C. 经济体制改革 D. 现代企业制度
  • 1978年,广东清远率先在国营企业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结果迅速改变工业效益低下的状况。到1981年底,这种“清远经验”迅速在全国实施。这里“清远经验”的最大特点是(   )
    A. 包产到户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分配方式的改革大大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C. 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社会消费的发展
  • 1978 年夏,广东宝安县就在引进外资,办来料加工;1978 年冬,安徽小岗村群众签字画押要搞联产承包。这表明(   )
    A. 农村改革已全面推开 B. 深圳经济特区已建立 C. 中国急需进行改革开放 D. 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施
  • 深圳是国内地方法规最多的城市之一。这些法规中,超过57.14%是在国家尚无立法先例的情况下,借鉴香港和国外经验制定的,例如企业欠薪保障条例、商事登记若干规定等。以上材料说明,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有利于(   )
    A. 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B. 吸引港澳商人来投资 C. 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D. 为我国法制建设提供经验
  • 张敏同学学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课后,绘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示意图,留有①②对应的内容用于考考其他同学,四位同学提供的答案如下,正确的是(   )

    A. 李同学:①马克思主义 B. 毛泽东思想B.钱同学:①邓小平理论②毛泽东思想 C. 赵同学:①马克思主义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 孙同学:①邓小平理论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阅读下列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的节选内容,其中与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点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

    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 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 B. 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100 周年 C. 改革开放 100 周年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0 周年
  • 2003年2月,“非典”疫情爆发,党和政府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6月下旬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10月,党中央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增添了(   )
    A.   邓小平理论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科学发展观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1978~2019年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19年的是(   )
    A. 总路线 三面红旗 一国两制 B. 公私合营 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个代表 D. 中国梦 “一带一路” 两个一百年
  • 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部分法定节假日(单位:天)一览表,据此推断出现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名称

    1950年

    1995年

    2000年

    2008年

    元旦

    1

    1

    1

    1

    春节

    1

    3

    3

    3

    国庆节

    2

    2

    3

    3

    星期六

    0

    1

    1

    1

    中秋节

    0

    0

    0

    1

    A. 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 西式生活方式的影响 C. 建国后人民当家作主 D. 国家重视传统节日
  •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领导和团结人民群众,一代接着一代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包括(   )

    ①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②建立了新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成为国家的主人 

    ③实行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现代化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非选择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 的崇敬和缅怀。 

    ——摘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

    ——摘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七大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到 1956 年上半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此在中国建立起来;与此同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许多重要指标已有确实把握提前完成。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央视新闻直播间《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材料二 男女争登点将台,万千炉子一齐开。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 

    ——中国农民诗(1958年) 

    材料三 河南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已经 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人民日报》(1958 年 11 月 6 日) 

    材料四 在过去 40 年里,中国对基础设施投资的爆炸性增长、中国对先进技术的采纳吸收以及中国政府对经济发展发挥的巨大作用,都是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不断评估各项举措是否有效,并做出调整。近年来,中国经济加快转型级……中国政府注重平衡“量”与“质”的关系,不单纯追逐经济增速,而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思考增长方式的转变。如今,人工智能、机器人、区块链、金融科技、数字支付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中国智造”前景广阔。 

    ——摘编自《中国改革开放深刻影响着世界》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致同意,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 

    ——摘编自《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材料二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紧结合在一起,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大决断。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在人们面前展现出新的面貌。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中国对外开放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80 年

    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

    1984年

    开放北至大连,南至北海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

    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2年

    首批14个沿边开放城市陆续获批

    ——摘编自《中国对外开放 4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