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2025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二一教育组卷易 日期:2025-05-07 类型:历史中考模拟 年级:中考阶段 浏览:10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正确的选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该题相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 2019年,故宫博物院举办的“良渚与古代中国”特展上,展出了部分良渚文化覆盖区域的玉琮作品,其中包括四件比良渚文化稍晚的石峡文化玉琮。这些玉琮分别出土于上海松江广富林遗址、广东封开县禄美村、广东海丰田乾镇以及广东韶关曲江石峡遗址。由此可推知,中华文明具有( ___ )
    A. 连续性 B. 包容性 C. 统一性 D. 创新性
  •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分得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侯国由皇帝立号封授,直接隶属于所在郡县。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的势力,是因为( ___ )
    A. 皇帝直接夺回了分封的权力 B. 诸侯控制的土地日益减少 C. 诸侯国出现争夺土地的内斗 D. 郡县直接管辖所有诸侯国
  • 读下表:有关《魏书》中关于皇帝赏赐的部分记载

    时间

    赏赐内容

    道武帝登国三年(388年)

    获其四部杂畜十余……有差

    明元帝永兴五年(413年)

    赐征还将士牛马、奴婢各有差

    太武帝始光四年(427年)

    赐留台文武牲口、缯帛、马牛各有差

    上表反映了(   )

    A. 民族交融日益加强 B. 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C. 鲜卑习俗仍在延续 D. 俸禄制改革不彻底
  • 唐玄宗时期,不仅每年按时祭祀黄河,更开启了不定期派遣使者特别祭祀的风气。据统计,玄宗时至少进行了13次使者特别祭祀,分别是为了丰年报谢、祈晴报谢、蛮夷款服、南郊大赦、四海册封等。唐玄宗多次祭祀黄河旨在(   )
    A. 增强国家凝聚力 B. 宣扬皇权至高无上 C. 引领习俗新风尚 D. 探索治理水患途径
  • 北宋的《西台集》记载:王安石变法中推行“散青苗、置市易、敛役钱、变盐法,凡政之可以得民财者无不用”。可见,这些变法措施,主要是针对北宋时期(   )
    A. 藩镇将领军权难控 B. 财政开支不断膨胀 C. 相权分割阻力重重 D. 地方豪强鱼肉乡里
  • 1710-1717年,广东水师巡视西沙群岛,“自琼(今海南岛)……七洲洋、四更沙,周遭三千里,躬自巡视,地方宁谧”。据此可知,清政府(   )
    A. 重视海防建设 B. 扩大海外贸易 C. 加强渔业管理 D. 行使南海主权
  • 1884年,清政府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地区建立行省;1885年决定在台湾建立行省。清政府在新疆、台湾设置行省,旨在(   )
    A. 反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B. 推动民族间交流交融 C. 巩固边防维护国家统一 D. 进一步扩大国家版图
  • 19世纪90年代以来,轮船招商局必须以“报效”为名向清政府交银。1891年开始每年交“预备赈济银”十万两;1894年交慈禧“万寿庆典”银五万五千二百两;1896年开始供给南北洋公学堂常年经费八万两及北洋兵轮经费六万两等。这反映了(   )
    A. 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模式 B. 民族企业资本积累陷困境 C. 洋务运动求富目的已达到 D. 清统治经济基础非常雄厚
  • 1920年,长沙女子李欣淑公开登报声明,反对父母包办婚姻,毅然离家出走,到北京工读(半工半读,通过劳动付出养活自己的上学模式),其在声明称“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李欣淑的举动反映了(   )
    A. 辛亥革命推动女性地位的提高 B. 新文化运动推动民主科学传播 C. 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D. 五四运动后女性解放成为时尚
  • 1945年《晋察冀日报》刊发曾火星创作的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唱道“他坚持了抗战六(后改为“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其中“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共产党(   )
    A. 坚持敌后抗战,打击日寇侵略 B. 建立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 C. 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 D. 加强国共合作,巩固统一战线
  • 1953年《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这样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这一社论反映了开展工业化的(   )
    A. 历史背景 B. 主要内容 C. 依靠力量 D. 根本目的
  • 下图为《花神芙罗拉》(罗马神话里的花神)壁画描绘了身着丝绸长袍的花神芙罗拉正在采花的背影,在多彩丝绸的衬托下,花神更加轻盈灵动。从材料和下图可知,人类文明交流(   )

    A. 促进了文化艺术的融合 B. 推动了区域文化的统一 C. 重塑了民族文化的精神 D. 改变了文化中心的分布
  •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推动了人口的大迁移。在15-19世纪,下图中的甲、乙、丙、丁各地区之间发生的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选项

    迁徙方向

    迁徙方式

    迁徙原因

    A

    乙地迁往丁地

    被动移民

    黑奴贸易

    B

    丙地迁往乙地

    被动移民

    殖民扩张

    C

    丁地迁往甲地

    被动移民

    黑奴贸易

    D

    甲地迁往丙地

    主动移民

    工业革命

    A. A B. B C. C D. D
  • 1792年,500名马赛志愿者高唱《莱茵军战歌》进军巴黎,歌词中写道:“前进!祖国的儿女!光荣的时刻已来临!专制暴政压迫着我们,鲜血浸染大地……”这首充满革命激情的歌曲后被更名为《马赛曲》,并于1795年首次被定为法国国歌。《马赛曲》的诞生与传播最能反映法国大革命(   )
    A. 启蒙思想通过艺术形式得到传播 B. 外敌干涉加速国内矛盾的激化 C. 民众参与推动革命进程的广泛性 D. 法国大革命强化民族主义意识
  • 19世纪中期,为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英国5-14岁儿童的入学率从1855年的11%提高至1902年的近74%。法国5-14岁儿童的入学率从1850年的52%提升至1901年的86%。此材料意在说明工业革命(       )
    A. 推动大众教育普及 B.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 壮大工人阶级队伍 D.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1942年1月26国代表齐聚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在这26个国家中,有资本主义的美国、英国;有社会主义的苏联;有半殖民地的中国,有殖民地的印度,他们走向联合,反映了(   )
    A. 世界大国矛盾完全消失 B. 联合国的建立迫在眉睫 C. 二十六国有共同的目标 D. 二战促进大国经济合作
  • 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欧洲今天已比较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持下去了,建立更平衡的联合和更名副其实的伙伴关系是符合美国利益的”。尼克松说的“欧洲自己的力量”指的是(   )
    A. 加入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 建立了“欧洲共同体” C. 建立跨国性质的欧洲联盟 D. 与美国结成战略伙伴
非选择题
  •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方向、道路与命运”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有关任务。
  • 水利工程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建设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小明在学习古今中外历史中,搜集到以下资料,请你和他一起完成相关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