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佛经的残页
序号 | 历史陈述 | 历史结论 |
① | 孙中山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革命纲领 | 这是一个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能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
② | 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脱离清政府宣告独立 | 这说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做了充分的革命准备 |
③ | 民国初期中国民众的服饰出现了“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的状况 |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呈现新旧并呈、中西合璧的多元交融的特征 |
④ | 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为口号,《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重要阵地 | 这说明新文化运动广泛发动了群众 |
材料一
材料二 我们可以对中国古代史上的所谓“分裂”期有以下的认识。一是所谓“分裂”只是就政权和形式上而言,华夏认同从未瓦解,而且仍然主导着中国沿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方向继续前进。二是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和辽宋夏金时期,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脉络中都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高福顺《辽宋夏金时期内聚性不断增强》
【项目名称】“湖南见证”策展活动
【项目目标】通过举办策展活动,走近湖南历史,感受湖南人民敢为人先不断进取的精神,增进民族自豪感。
【项目任务】
任务一 第一组同学以“古代湖南名片”为主题,整理了部分具有湖南特色的文物信息,准备布展。
文物信息 | ①永州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炭化稻谷,为世界上已发现时代最早的人工栽培稻的实物标本 | ②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吴氏长沙国丞相轪侯印 | ③在印度尼西亚打捞的一艘唐代商船中,发现的带阿拉伯人像的长沙窑瓷器 |
文物价值 | 实证了玉蟾岩存在原始稻作农业的事实,是了解我国农业起源时间、地点及水稻演化历史难得的实物资料。 |
任务二 第二组同学以“近代湖南名人”为主题,收集到了学者关于湖南近代名人的论述。
在一个半世纪中,长沙曾涌现了对全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五大人才群体,即以陶澍、魏源为代表的清中期经世致用学派和改革派,以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湘军集团,以谭嗣同、唐才常为代表的维新派,以黄兴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毛泽东、刘少奇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梁小进《试论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地位和基本构成因素》 |
任务三 第三组同学以“现代湖南风采”为主题,收集到了一组对比资料。
晚清时期 | 1876年湖南机器局建成,被称为湖南近代工业之开端,比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迟了15年,因经费短缺,一年后告夭折。 |
1895年陈宝箴创办湖南矿务总局,湖南现代工业起步。但直到清政府灭亡,湖南工业发展仍缓慢。 | |
民国时期 | 1927—1936年,湖南工业获得较快发展,奠定了湖南现代工业的微薄基础。 |
新中国成立后 | 1949年,原国民党政府在湘工矿企业和省属工矿企业仅47家,均已残破不堪。 |
解放后三年恢复期,湖南加大机械、冶金、电力等工业建设,全省国营工业企业迅速增加到734个。 “一五”计划时期,国家156项重点工程有6项落子湖南,全国694个限额以上大中型工业建设项目,湖南有38项。 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国家三线建设战略调整,除湘中株洲、湘潭、衡阳等地之外,湘西、湘中新型工业城市崛起,湖南工业整体实力增强。 到1978年,已拥有工业大门类15个,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42.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约是1952年的20倍。 | |
1993年,湖南上市股票实现“零”的突破。到2011年底,湖南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1.2%,涌现出8个千亿产业、2个千亿集群、3个千亿园区、1家千亿企业。湖南实现从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的巨大跨越。 |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对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70年代的世界格局状态,当时的绝大多数政治家和学者都认为是一种凝固的“两极格局”,以意识形态为标志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力量是其基本构成元素。但在毛泽东的视域下,这一时期的世界格局基本由四类国家决定,即美帝国主义国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英、法、日、德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广大亚、非、拉等经济落后国家。这四类国家在不同时期分化组合成不同的力量集团,从而构成了世界格局变动的图景。
——李敏伦《毛泽东视域下的二战后世界格局转换及其外交应对》
材料一 仅仅数年前,(葡萄牙)里斯本还是一个地处世界边缘的城市。现在它变成了能与东方最富有的贸易中心相媲美的商业枢纽。来自三大洲的舰船云集在它的海港……欧洲的人都赶来观看,购买和品尝这些刺激的新鲜事物。
——奈杰尔·克利夫《最后的十字军东征》
材料二 1876年英国殖民地面积相当于全世界领土的15.1%,殖民地人口相当于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8%。1870年,英国煤产量为美、法、德3国之和的1.34倍;棉花消费量为3国之和的1.9倍;对外贸易额为3国之和的71%,占世界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为22%。当时英国是全世界所需工业产品的主要供应基地,不仅供应工业消费品(纺织品及其它),而且供应工业生产资料(机器设备及煤铁)和运输工具。
——摘编自郭吴新《19世纪的世界经济格局》
材料三 太平洋经济和战略图景已发生了剧烈变化。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西太平洋的主要强权。日本和澳大利亚仍在,韩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贸易国家之一,东盟国家继续其成长和发展,拉美国家开始活跃在太平洋的舞台上。跨太平洋贸易早在1995年便已超过跨大西洋贸易,如今世界正密切注视着中国和美国两个经济体,它们(经济)的活跃或疲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球经济健康与否。太平洋时代以其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被想象的形式已经在此实现。
——摘编自【芬兰】贝卡·科尔霍宁《世界史上的太平洋时代》2015年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