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印票·仅用于文化宣传
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1915年) 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1917年) 军国主义(即帝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即资本主义),已经造成了无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的了。(1919年) |
时间 | 近代工业企业数量 | 资本总额 | 工人总数 |
1913年 | 698家 | 33082万元 | 27万 |
1920年 | 1759家 | 50062万元 | 56万 |
材料一 (汉景帝)诏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史记·景帝本纪》
材料二 汉唐时期都将粮食视为国家管控的战略物资,以国有官营的方式统一管理粮食调运、中转、分配。汉唐用以储备粮谷的官方和民间仓廪种类繁多,形成了仓、廪、庾、困、窖等十余种仓储类型,形成了以常平仓、正仓、太仓、军仓为代表的官方“集中存贮”和以义仓、社仓为代表的民间“分散存放”现象。
——摘编自韩国河、王祖远《汉唐时期储粮制度和方式之变迁》
材料三 从传入中国到明末约一百年时间里,玉米已经传播到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安徽、广东、云南、浙江等十多个省份。到18世纪初,玉米已传播到全国大多数省份。17世纪之前,玉米种植在中国主要限于西南地区,进入18世纪之后,玉米在中国的推广速度加快,不仅成为西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而且在长江中游以及汉水流域也已开始大量种植。据估计,在清代中叶,玉米的种植面积至少已占耕地总面积的6%左右。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一 清中叶以前,中国交通依靠人力、畜力、水运等自然力,同时出行方式还具有明显的等级制色彩。19世纪中叶开口通商以后,半机械化的西式马车、人力车、自行车,以及机械化的轮船、火车、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并逐步发展,新式交通工具逐渐成为全国城市及长途交通的主导。此后,人们的出行更加快捷、舒适、方便。出行方式商业化程度大增,因而也更趋于平等化、大众化。
——摘编自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对国人生活的影响》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市交通以居民步行为主,自行车稳步进入城市家庭。1985年起,各大城市逐步新建、扩宽城市道路网络,公共汽车、出租车数量逐步增长。2001年后,针对城市私人汽车数量急剧攀升所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国务院要求各城市继续推进公共汽车的发展,同时有序进行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并完善路况信息监控的交通广播发布系统。2008年起,轨道交通成为各城市交通建设的重点工程。
材料一 按照在地球上大体上所处的地理位置,一些国家分别被称为东方国家或西方国家、南方国家或北方国家。冷战时期,苏美两大阵营主要分处东半球和西半球,因而东方和西方国家这一地理属性的划分被引申为意识形态意义。
——摘编自徐秀军《“全球南方”的概念内涵与理论价值》
材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