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分离氯化钙和氧化钙固体 | 加入适量水,过滤、蒸发结晶 |
B | 除去CuO中的少量木炭粉 |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
C | 除去氧气中的二氧化碳 |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 |
D | 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Na2SO4 | 加入适:量BaCl2溶液,过滤 |
资料1:2MnO2+C2MnO+CO2↑、2Fe2O3+3C
4Fe+3CO2↑。
资料2:SiO2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
《天工开物》记载古法造纸术的流程是原料浸泡、蒸煮、抄制烘干。兴趣小组根据记载,利用回收的废纸进行“制造再生纸”跨学科实践活动,在蒸煮时加入了氢氧化钠。造纸后,为处理剩余的废液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①碱石灰是氢氧化钠与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②BaCl2溶液呈中性。
【任务一】废液成分分析
【提出猜想】推测废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设计与实施】
(1)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1: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稀溶液 | _____ | 废液中有Na2CO3 |
步骤2:取少量步骤1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_____ | _____ | 废液中有NaOH |
【任务二】废液中碳酸钠含量测定
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取200g废液样品放入装置A的锥形瓶中。先通入一会儿N2 , 然后称量装置C、D的质量,再向锥形瓶中滴加足量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继续通一会儿N2后,测得装置C、D分别增重4.2g和0.2g。
(2)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体后,需要继续通一会儿N2 , 其原因是_____。
(3)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废液中碳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 (保留到0.1%)。
(5)如果缺少装置B,会使测定的碳酸钠含量_____(填“偏大”或“偏小”)。
【任务三】废液的处理
(6)为使废液中的碳酸钠转化为氢氧化钠循环利用。需根据废液中碳酸钠的含量,加入一定量的某种物质,该物质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