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实验中学2025年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二一教育组卷易 日期:2025-04-12 类型:化学中考模拟 年级:中考阶段 浏览:7
、选择题
  • 下列传统工艺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雕刻木版年画 B. 酿制糯米酒 C. 剪裁丝绸布料 D. 编织竹篮
  • 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不需要标识的提示是
    A. B. C. D.
  • 科学无止境,精神永流传。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我国化学家是
    A. 拉瓦锡 B. 闵恩泽 C. 张青莲 D. 徐寿
  • 乘坐高铁时,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A. 携带酒精喷雾消毒 B. 按指示标志有序上下车 C. 用湿毛巾擦拭带电插座 D. 在车厢内点燃檀香
  •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符号表达正确的是
    A. 2个氢原子:H2 B. 碳酸钠:NaCO3 C. 2个镁离子:2Mg+2 D. 2个水分子:2H2O
  • 我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二氧化钒的“冷热双吸”材料,有望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钒为非金属元素 B. 二氧化钒的化学式为VO2 C. 钒原子中子数为23 D. 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
  • 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可增强免疫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维生素C由20个原子构成 B. 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4 C. 属于氧化物 D. 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 大量实验结果表明,有机肥和化肥混合使用,可以提高作物产量,适当减少化肥所带来的危害,其中20%有机肥和80%化肥共同施用,效果最佳。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下列劳动实践与化学知识没有直接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实践

    化学知识

    A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B

    向鱼缸中通入空气

    氧气不易溶于水

    C

    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龙舟桨

    碳纤维复合材料密度小、强度高

    D

    用柠檬酸和小苏打自制汽水

    柠檬酸和小苏打能反应生成CO2

    A. A B. B C. C D. D
  • 氢气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 反应生成两种物质 C.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 反应中氢、氧原子数目改变
  • 服装标签标注了服装所用纤维的成分及含量等信息,如图是某服装标签的部分内容,下列关于该服装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涤纶和棉纤维可利用燃烧区别 B. 该服装面料和里料都使用了有机物 C. 多年后该服装无法作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D. 该服装使用了天然高分子材料与合成材料
  • 如图为Na2CO3和NH4HCO3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B. T2℃时,Na2CO3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0% C. T3℃时,将30gNa2CO3固体加到5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80g D. T4℃时,将142gNH4HCO3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固体20g
  •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铁生锈的条件

    B.验证分子运动

    C.验证CO具有还原性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 A B. B C. C D. D
  • 下列各物质之间相互转化关系与右图(“ → ”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不符的是

    选项/物质

    X

    Y

    Z

    A

    CaCO3

    CaO

    Ca(OH) 2

    B

    H2O2

    H2O

    H2

    C

    Cu

    CuO

    CuSO4

    D

    O2

    CO2

    H2O

    A. A B. B C. C D. D
非选择题
  • 曾侯乙编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典型代表,具有极高声学价值,其音色与材料的成分密切相关,《考工记》中记载钟的成分为“六分其金,而锡居一”,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如图所示,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科普阅读】
  • 氨能——未来清洁新能源

    通常情况下,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常温加压即可被液化。液氨用途广泛,工业上常用作化肥、化工原料、制冷剂,也可用作液体燃料,在纯氧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只有水和

    工业合成氨的历史已有一白多年,反应原理主要是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经催化合成。为解决合成转化率低的问题,反应后可将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来,将未反应的重新混合继续合成。

    在将来,氨燃料有望在航海、航空和燃料电池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氨能有望成为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将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基础实验和跨学科实践】
  • I.二氧化碳的制取

    根据下列仪器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

    (2)实验室制备和收集CO2可从A~E中选用________(填字母),其制取的反应原理为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装置F是在装置B基础上的改进,其优点是________。固体试剂放在多孔塑料板的________(填“上方”或“下方”)。

    II.自制简易CO2发生器并应用于水草中

    化学小组制成CO2发生器甲与装置乙(用于除杂和观察气泡)组合为给鱼池中水草提供CO2(如图丙)。

    (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选填字母)。

    A. 甲中的b口应与乙中的c口相连接
    B. 为除去CO2中混有的醋酸,X可以是NaOH溶液
    C. 可根据X中冒出气泡的快慢来调节甲中的流速调节器

    (4)小组同学用自制的CO2发生器连接气体细化器向水草缸中通入气体,实践效果很好。使用气体细化器的作用是________。

    (5)CO2发生器的不合理使用会影响缸中鱼类生存,请写出使用时的一条注意事项________。

  • 学习了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后,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无现象反应的可视化实验。

    探究一:图甲所示试管内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那么该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是否发生反应呢?

    【设计实验】

    (1)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向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两滴酚酞,再逐滴滴入过量稀硫酸,这个过程中你观察到________现象。

    【实验反思】同学们对反应后硫酸是否剩余继续进行验证,进行如下实验:

    组号

    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

    用pH试纸测定实验后溶液的pH

    pH=3

    硫酸剩余

    2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Ba(NO3)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硫酸剩余

    3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镁条

    硫酸剩余

    (2)实验1中,开始时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测得的稀硫酸的pH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实验2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

    (4)实验3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探究二:

    (5)图乙所示实验中装置B内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要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兴趣小组做了图丙的数字化实验,则图3中的曲线________(填“A”或“B”)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实验结论】

    (6)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我们可以通过证明________或生成物存在证明反应的发生。

    (7)探究装置B中化学反应后的成分,设计实验方案并得出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________溶液,过滤后,再往滤液中滴加少量________溶液。

    开始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另一种试剂溶液变红色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8)要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杂质,可选择适量的___________。

    A. 氢氧化钡溶液B. 氯化钙溶液C. 氢氧化钙溶液D. 稀盐酸
  • 哈尔滨将于2025年2月承办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本次亚冬会,甲醇(CH3OH)动力汽车将加入服务车队,向全世界展示汽车新能源路径的另一种解决方案。甲醇动力服务车队不仅将在赛事过程中为亚冬会提供用车保障,更将在赛会结束后投入哈尔滨市出租汽车运营,助力推进哈尔滨生态建设,推动绿色交通转型。让我们通过下面甲醇的工业生产流程图来认识一下这位汽车能源的新朋友。请结合图文信息,分析思考,解决问题:

  • 小米su7电动汽车一经推出便火爆互联网,其采用的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一种采用率较高的动力电池。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以及“碳达峰”、“碳中和”概念的出现,电动汽车的电池回收对缓解当前锂矿资源紧张局面,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及储能产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废旧电池回收需要进行预处理,对磷酸亚铁锂电池进行高温煅烧预处理的方程式为:。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