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劳动实践 | 化学知识 |
A |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
B | 向鱼缸中通入空气 | 氧气不易溶于水 |
C | 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龙舟桨 | 碳纤维复合材料密度小、强度高 |
D | 用柠檬酸和小苏打自制汽水 | 柠檬酸和小苏打能反应生成CO2 |
A.验证铁生锈的条件 | B.验证分子运动 |
C.验证CO具有还原性 |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选项/物质 | X | Y | Z |
A | CaCO3 | CaO | Ca(OH) 2 |
B | H2O2 | H2O | H2 |
C | Cu | CuO | CuSO4 |
D | O2 | CO2 | H2O |
通常情况下,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常温加压即可被液化。液氨用途广泛,工业上常用作化肥、化工原料、制冷剂,也可用作液体燃料,在纯氧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只有水和
。
工业合成氨的历史已有一白多年,反应原理主要是和
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经催化合成
。为解决合成转化率低的问题,反应后可将
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来,将未反应的
和
重新混合继续合成。
在将来,氨燃料有望在航海、航空和燃料电池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氨能有望成为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将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I.二氧化碳的制取
根据下列仪器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
(2)实验室制备和收集CO2可从A~E中选用________(填字母),其制取的反应原理为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装置F是在装置B基础上的改进,其优点是________。固体试剂放在多孔塑料板的________(填“上方”或“下方”)。
II.自制简易CO2发生器并应用于水草中
化学小组制成CO2发生器甲与装置乙(用于除杂和观察气泡)组合为给鱼池中水草提供CO2(如图丙)。
(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选填字母)。
A. 甲中的b口应与乙中的c口相连接 |
B. 为除去CO2中混有的醋酸,X可以是NaOH溶液 |
C. 可根据X中冒出气泡的快慢来调节甲中的流速调节器 |
(4)小组同学用自制的CO2发生器连接气体细化器向水草缸中通入气体,实践效果很好。使用气体细化器的作用是________。
(5)CO2发生器的不合理使用会影响缸中鱼类生存,请写出使用时的一条注意事项________。
学习了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后,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无现象反应的可视化实验。
探究一:图甲所示试管内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那么该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是否发生反应呢?
【设计实验】
(1)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向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两滴酚酞,再逐滴滴入过量稀硫酸,这个过程中你观察到________现象。
【实验反思】同学们对反应后硫酸是否剩余继续进行验证,进行如下实验:
组号 | 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1 | 用pH试纸测定实验后溶液的pH | pH=3 | 硫酸剩余 |
2 |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Ba(NO3)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硫酸剩余 |
3 |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镁条 | ? | 硫酸剩余 |
(2)实验1中,开始时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测得的稀硫酸的pH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实验2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
(4)实验3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探究二:
(5)图乙所示实验中装置B内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要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兴趣小组做了图丙的数字化实验,则图3中的曲线________(填“A”或“B”)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实验结论】
(6)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我们可以通过证明________或生成物存在证明反应的发生。
(7)探究装置B中化学反应后的成分,设计实验方案并得出结论。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样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________溶液,过滤后,再往滤液中滴加少量________溶液。 | 开始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另一种试剂溶液变红色 |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
(8)要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杂质,可选择适量的___________。
A. 氢氧化钡溶液 | B. 氯化钙溶液 | C. 氢氧化钙溶液 | D. 稀盐酸 |
废旧电池回收需要进行预处理,对磷酸亚铁锂电池进行高温煅烧预处理的方程式为:。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