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劳动项目 | 化学知识 |
A | 用伍德合金制保险丝 | 合金硬度高于成分金属 |
B | 用活性炭自制除臭剂 |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
C | 用汽油去油污 | 汽油能溶解油污 |
D | 用生石灰做自热火锅的加热包原料 |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除去CuCl2溶液中的 FeCl2 | 加入足量铁粉,过滤 |
B | 鉴别CuSO4和NaCl | 观察溶液颜色 |
C | 检验CO2 | 燃烧的木条 |
D | 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 | 把水加到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
海水直接利用是指以海水直接代替淡水,用于生活和生产。
海水化学资源利用是指从海水中提取钠、溴、镁等化学元素及深加工技术。其中液态溴单质通过酸化氧化的方法得到,因其沸点低,可用热空气法吹出溴气(Br2)。电渗析法淡化海水的原理如下图所示:在通电情况下,阴、阳离子可以通过交换膜(AEM、CEM),而水分子无法通过,从而同时实现海水的淡化和浓缩。
根据上文,回答问题:
学完“金属和金属材料”后,兴趣小组开展“钢铁腐蚀原理及防护方法”项目式研究。
任务一:分析钢铁的腐蚀
(1)小组同学发现盐酸厂中的钢铁制品比铜制品易被腐蚀,其原因是_____。潮湿空气中钢铁制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氧气和_____共同作用造成的。
任务二:调查并验证钢铁防护方法
【查阅资料】
膜化处理是钢铁防护的重要方法。操作时将钢材放入膜化剂中浸泡,其表面会形成致密、均匀的保护膜。检验膜的抗腐蚀性能的方法是向钢铁表面滴加含CuSO4的腐蚀剂,若60s后钢铁表面才出现红色物质,则抗腐蚀性能达标,且所用时间越长,抗腐蚀性能越好。
【实验1】分别取其它条件相同的膜化后和未膜化的薄钢片于表面皿中,滴加等体积、等浓度的含CuSO4的腐蚀剂,记录出现红色物质所用的时间。进行三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2)由图可知,膜化后的薄钢片抗腐蚀性能_____(填“达标”或“不达标”)。该检验方法的原理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任务三:探究温度对膜层外观的影响
【实验2】其他条件相同时,将薄钢片放入不同温度的膜化剂中浸泡20min,观察钢片表面形成的膜层外观。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组别 | A | B | C | D |
温度℃ | 50 | 60 | 70 | 80 |
膜层外观 | 粗糙 | 致密、均匀 | 致密、均匀 | 粗糙 |
(3)由表可知,膜层外观符合要求的温度范围是_____。
任务四:确定抗腐蚀性能较好的膜化温度
【实验3】选取实验2中膜层外观符合要求的薄钢片进行抗腐蚀性能对比实验,确定膜化效果较好的温度。
(4)设计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 分别取上述实验2中的_____(填字母)两组膜化后的薄钢片于表面皿中,滴加等体积、等浓度的腐蚀剂,记录出现红色物质所用的时间。 |
实验现象 与结论 | 若出现红色物质的时间_____(填“越长”或“越短”)则该温度为膜化效果较好的温度。 |
【实践反思】
(5)研究钢铁防护方法的现实意义是_____(写一条)。
查阅资料: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我国提出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充分体现了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为担当。“筑梦”活动小组开展了“低碳有我”实践活动。
任务一:调查碳排放
(1)调查发现,全社会的碳排放80%以上来自能源活动。将化石能源转化为清洁能源、开发可再生能源等为能源利用开辟了新途径。请列举一种可再生能源:________。
任务二:探究碳固定
Ca(OH)2吸收CO2可以“固碳”。为了探究CO2浓度对固碳速率的影响,小组同学将Ca(OH)2粉末与少量蒸馏水混合均匀,压制成形状一样的固碳样品块,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
(2)Ca(OH)2“固碳”的原理为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由上图曲线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固碳速率越大。
任务三:计算碳转化
我国科学家利用CO2直接合成乙醇(C2H5OH)的研究已取得重大突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C2H5OH+3H2O。
(4)用上述方法处理44 kg CO2 , 完全转化生成乙醇(C2H5OH)的质量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