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中的独轮推车 渡江英雄马毛姐送军过大江的雕塑
材料一 秦灭六国,诸夏为一,秦始皇接受了邹衍的“九大洲”理论,欲把边疆之土与四境夷狄尽数吸纳到帝国的政治结构之内。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最终形成了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
——选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唐太宗对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很少动用武力,而是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和亲政策……一律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对于征服或主动降服的少数民族地区,朝廷在那里设置中央政府管辖下的所谓羁縻府州,由原来的少数民族官员担任官职,体现了民族自治色彩。
——摘编自李钦《论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当今世界民族问题的借鉴意义》
材料三
中国民族分布图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想触及原有的政治体制,所以现代化(又称近代化)的启动遭遇不幸。甲午战败使中国人开始思考制度上的变革,但没有走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道路。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王朝循环的模式,但资产阶级又没有能力建立起现代政治制度。
——摘编自《中国的现代化寻路历程》
材料二
时间 | 著作 | 成果或作用 |
井冈山时期 |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 |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井冈山道路 |
延安时期 | 《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等 | 毛泽东思想 |
材料三 中共二十大报告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展现出光明前景和勃勃生机。
——摘编自《解码中国式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16和17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1733年,机械师凯伊首先发明飞梭,将织布效率提高了一倍,英国工业革命的前奏曲开始了。织布革新造成了织与纺的矛盾,从而出现了长期的“纱荒”。
——摘编自奇波拉《欧洲经济史》等
材料二 德国的工业化进程落后于英国,但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走上了现代化道路。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智力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凭借这一资源,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过去企业自建大模型需要投入高昂成本购买算力和数据,如今只需一台服务器就能部署本地化的DeepSeek。由于DeepSeek免费、开源等特性,政府和企业纷纷开始采用DeepSeek降本增效,加速了中国AI产业革命的爆发。这种成本优势让中国数百万中小企业迅速用上顶尖AI技术,形成“全民AI”的产业基础。相比之下,美国企业受限于闭源模型的高昂使用成本,反而可能在AI普惠化进程中落后。
——摘编自《21世纪经济报道》
材料
选取至少两个相互关联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不少于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表述完整,体现历史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