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二一教育组卷易 日期:2024-04-26 类型:语文高考模拟 年级:高考阶段 浏览:3
现代文阅读I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的身体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睡觉?是你大脑深处的24小时生物钟发射出的信号。生物钟会制造出循环的昼夜节律,让你在夜晚和白天的常规时段感到疲倦或清醒。但它也控制着其他的节奏模式,包括你偏好的饮食时间、你的心情和情绪、产生的尿量、核心体温、代谢率,以及多种激素的释放。很显然,在比赛中打破奥运会纪录的可能性与一天中的时间段有关,这并非巧合。破纪录的可能性会在人类昼夜节律的自然高峰(下午的早些时候)达到最大极限。即使是出生和死亡的时间也证实了昼夜节律的存在,因为维持生命的关键代谢、心血管、体温和激素水平等波动过程,都是由昼夜节律这个生物起搏器所控制的。

    早在我们发现这个生物起搏器的很久以前,就有一项巧妙的实验得出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果:时间静止---至少对于一株植物来说。含羞草的叶子会在白天追随天空中太阳的弧形轨迹,到了夜晚会像枯萎了一样垂下。第二天早晨,叶子又会像伞一样张开,如往常般茁壮。这种特别的植物吸引了法国地球物理学家德梅朗的注意。当时许多人认为,植物的舒张和收缩行为完全由对应的日出日落决定,但这个设想被德梅朗推翻了。他将含羞草放置在户外环境中,叶子在白天的光照下舒张,并随着黑夜的降临而收起。将含羞草置于一个封闭的盒子里,白天,尽管植物不能接收到自然光照,它仍然表现得好像沐浴在阳光下一样,叶子扬扬得意地舒展着;而夜幕降临时,即使没有收到任何日落的讯号,它也垂头丧气地收起叶子,整夜保持着叶子下垂的状态。这是一个颠覆性的发现:生物实际上有自己的时间节律,并不是单纯听从太阳的节奏性指令。

    人类也有类似的体内昼夜节律。1938年,芝加哥大学的纳塞尼尔·克莱德曼教授与他的研究助理布鲁斯·理查森共同进行了一项较为极端的科学研究。他们去到肯塔基州的猛码洞里,这是地球上极深的洞穴之一——事实上,由于过于深邃,它的最深处完全无法探测到阳光渗透。他们一共在黑暗中度过了32天。除了积攒了浓密的面部须发外,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了两大突破性的发现。第一个发现是,人类会在阻绝外界阳光的情况下,形成自己的内源性昼夜节律,也就是体内自我生成的节奏。克莱德受和理查森都没有随机地醒来和入睡,而是表现出了一种可预测的、重复性的模式,即有较长时间的清醒状态(约15个小时),并伴随有大约9个小时的睡眠。第二个出乎意料且意义更重大的发现是,他们规律性循环的“睡眠—清醒”周期并不是精确的24小时,而是始终确切地超过了24小时。这就像一块计时不准、走得时间较长的手表,随着外界时间每过一天,他们都会通过体内形成的更长的计时法开始计时。在这项开创性实验的八十多年后,我们确定了一个成年人的体内生物钟平均持续时间大约是24小时15分钟。它与地球的24小时自转周期相差得不算太多,但也不是任何一个有职业自尊的瑞士钟表匠能够接受的精确计时。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生活在类似的黑暗环境中。我们通常会感受到来自太阳的光线,调整我们不精确的、运行时间过长的生物钟。阳光就像转动走时不准确的手表侧面旋钮的食指和大拇指,每天有条不紊地重置我们不准确的内部时钟,将其“调”回精确的24小时。24小时生物时钟坐落在大脑中央一处被称为“视交叉上核”的地方。在这一位置上,视交叉上核会对从每只眼睛沿着视神经传送到大脑后部进行视觉处理的光信号进行“抽样分析”,利用可靠的光信号来校准不准确的内在时间,将其重置为精确的24小时周期,从而防止任何偏差。它是整个生命体生物节律交响乐的中央指挥。对于白天活动的量行性物种来说,昼夜节律会在白天激活大脑和身体的许多机制,使你保持清醒和警觉。这些过程会在夜间逐渐变得低缓,从而消除产生警觉性的影响。日光是我们所处环境中最可靠的重复性信号。大多数生物会发展出昼夜节律的原因,可能就是为了使自己的身体和行为活动——不管是体内活动(例如温度)还是体外活动(例如进食)与地球每日绕轴自转,也就是形成规律性白天(太阳出现)和黑夜(太阳隐藏)的轨道力学同步。

    热而,日光虽然不是大脑重置生物钟时可抓住的唯一信号,但只要日光存在,它就仍然是最主要的也是最优先的信号。大脑也可以利用其他可靠的重复外部信号,比如食物、运动、温度波动,甚至定时的交流互动等。这就是为什么失明的人不会完全失去他们的昼夜节律的原因。任何大脑用于时间重置的信号都被称为授时因子,因此,虽然光是最可靠的也是最主要的授时因子,但还有许多其他因子可以用于日光的辅助调节,或者在没有日光的情况下用来调节蛋夜节律。

    (摘编自马修·沃克《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现代文阅读Ⅱ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离别

    【俄】弗·索罗金

    轻盈、透明的雾在东方突然变得粉红了,闪出一片黄色的火花来,几分钟迅速地飞驰而过,太阳的边缘从森林的顶端露了出来。

    康斯坦丁从他坐着的那只腐烂的大树桩上站起身来,树桩的底部在夜间会闪出非常神奇的亮光。他裹紧大衣,走到悬崖边。

    一条宽阔的河在下方流淌,两岸长满了一丛丛墨绿色的芦苇。

    河面非常平静,既没有涟漪,也没有水流的痕迹。只是在那碧绿的水底,勉强可以看到一些不住摆动的水草,就像是些神秘的生物。

    康斯坦丁掏出一盒烟,打开了烟盒。香烟就像清晨那样干燥,在他冰冷的手指间噼啪作响。他抽了一口。烟雾是柔和的,不太浓烈。

    看着从森林中冉冉升起的太阳,康斯坦丁笑了笑,疲惫地揉了揉腮帮。“不管怎么说,离开故土,这可让人感到难以置信的沉重,”他忧郁地想到,“那是你长大的地方,每一株小草、每一棵树木你都熟悉……而我昨天还在谢尔盖面前吹牛,说我挥挥手就能一走了之。远方的道路,新的城市,新的人们……”

    他抖了抖烟灰,于是,灰色的小圆柱便落到了芦苇丛中。

    河的中央泛起了波浪。一条大鱼激起了浪花——一下,两下,三下。三道不断扩大的涟漪荡漾着,涌向两岸。

    “可能是条狗鱼。你瞧它是怎么翻身的,连尾巴都弯了过来。可能有4公斤重。个头小的是游不到这里来的……”

    他贪婪地吸了口气,回忆起自己是怎样在10岁时抓到第一条狗鱼的。那也同样是一个晴朗无云的夏日的清晨。河里一个人都没有。他等了很久,可是一条鱼也没咬钩。他已经准备听从老渔夫米赫依爷爷的建议,把挂着他贴身钢十字架的布条拴在鱼钩上,这时,浮子突然不见了,钓线带着响声在水面上滑动,鱼竿弯成了拱形。于是,在一个长着一头乱蓬蓬的浅色头发的少年和一条看不见的鱼之间,开始了一场斗争。他把它拽了出来,他浑身湿漉漉的,因为激动而发抖,他把它拽出来,甩在沙地上,那时,沙地上还没长出芦苇……

    他又吸了一口烟,之后慢慢地从鼻孔里把烟吐出来。

    “是啊,这一切多么熟悉。上帝啊,要知道我在这里住了37年。青年时代,我喜欢在这里坐着,读一些描写遥远的国家和无谓的旅行者,描写爱情的书籍。后来,我自己也恋爱了。我爱得热烈、疯狂而又坚定。就在这里,在这片白桦林里,我第一次亲吻了自己心爱的人……”

    他和塔尼娅就是在那里见面的,他是多么爱她啊,爱这个身材匀称、穿一件轻盈的花布连衣裙的姑娘,她纤细的手臂晒得黝黑,散发着稻草和草地花朵的芬芳。

    “你就像只雄鹰。”她经常一边抚摸着他的脸颊,一边微笑着对他说。

    “像只雄鹰?”康斯坦丁笑了,“那就是说,我长了身羽毛!”

    “你别笑,”她打断了他,“别笑……”

    这一切都曾发生过。发生在这里……

    康斯坦丁把没抽完的烟头扔了下去,他双手抓住大衣的领子,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清晨这凉爽的空气散发着河水的气味,它那淡淡的雾霭能让人感到非同寻常的兴奋。“故乡,它到底是什么呢?是国家?是人民?也许,是光着脚丫的童年以及那根核桃木钓鱼竿和那罐鲫鱼?或者,就是那位梳着淡褐色辫子的姑娘?”他又吸了一口气。充盈着光线的空气迅速变得暖和了,燕子在透明的水面上方鸣叫。

    一个明亮的夏日的清晨。

    是的,是的。一个明亮的夏日的清晨。

    这样的清晨过去有,今天有,将来还会有。

    (有删改)

    文本二:

    散文化小说是小说的某些特征被弱化,融入了一些散文元素的创新性小说。它打破了传统小说结构模式,不以充满故事情节的硬性结构组装事件和人物,而是以诗情画意的软性结构调动生活片段、呼唤心灵、升华情感、创造意境。散文化小说极少有对人物性格细致的刻画,人物大多数是被简单意念塑造出来的扁平、单纯的形象,被虚化的人物作为一种意象放入片段式的叙述中,与小说的抒情氛围相融,表现特有的情感、意境,渲染一种人情美。散文化小说注重语言的艺术,有选择地描写环境,结构开放而自由,呈现出和谐柔性的艺术之美。这类小说往往能表现作者的一种强烈的感受,打破了小说的某些桎梏,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思想。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 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民失其所务,则害之也;农失其时,则败之也;有罪者重其罚,则杀之也;重赋敛者,则夺之也;多徭役以罢民力,则苦之也;劳而扰之,则怒之也。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武王问于太公曰:“贤君治国何如?”对曰:“贤君之治国,其政平,其吏不苛,其赋敛节,其自奉薄。不以私善害公法,赏赐不加于无功,刑罚不施于无罪;不因喜以赏,不因怒以诛;害民者有罪,进贤举过者有赏:后宫不荒,女不听;上无淫,下不阴害:不兴宫室以费财,不多观游台池以罢民,不雕文刻镂以逞耳目;宫无腐蠹之藏,国无流饿之民,此贤君之治国也。”武王曰:“善哉!”

    武王问于太公曰:“为国而数更法令者,何也?”太公曰:“为国而数更法令者,不法法,以其所善为法者也;故令出而乱,乱则更为法,是以其法令数更也。”

    (节选自刘向《说苑·政理》)

    材料二:

    公问晏子曰:“贤君之治国若何?”

    晏子对曰:“其政任贤,其行爱民,其取下节,其自养俭;在上不犯下在治不傲穷从邪害民者有罪进善举过者有赏。其政,刻上而饶下,赦过而救穷;不因喜以加赏,不因怒以加罚:不从欲以劳民, 不修怒而危国;上无骄行,下无谄德;上无私义,下无窃权:上无朽蠹之藏,下无冻馁之民;不事骄行而尚司,其民安乐而尚亲。贤君之治国若此。”

    (节选自《晏子春秋》)

古代诗歌阅读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弟侄书堂

    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释】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曾历黄巢之乱。

名篇名句默写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借秦警唐,讽喻唐朝统治者若不能吸取前人之教训,必将重蹈覆辙。

    (2)李煜在《虞美人》中以“_____,_____”两句赋予美好事物以浓烈的主观色彩,希望它们早点结束,以免反添其愁。

    (3)中国传统乐器与中国古典诗歌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古代不少文人将乐器写入诗歌中创作出了无数经典诗词,如“_____,_____”。

语言文字运用I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与水,是有灵性的。有句俗语不是说“万物皆有灵”吗!然而,我们又有了一个新的说法,叫山高人为峰。是说一个人只要肯攀登,就能达到“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境界。其实,山高人为峰这句话出自画家张大千的友人所赠对联“海到尽头天是岸,山至高处人为峰”,是对于精神层面而言的。

    八百里洞庭之水是“母性”的,它的慈悲水波,一直与远方天际相连接。它不仅为千万生灵提供生命之泉,还生出数不尽的神话故事。譬如,著名的爱情之岛:君山岛。至今盛传舜帝与妃子的动人传说。这里的水鸟成千上万,翱翔于碧波之上,自由之态与婉转鸣叫,让人顿感祥和。再者,白眉白须的古老太行,像一位游僧,守候于华北板块的中部,风云几万年,一身布衣,一双草鞋,不改初衷,为劳苦大众,除疾纳福。有一年,我们一群诗人游走于太行深处,并未依恋杏花村的诱人酒香,而是去瞻仰千丈悬崖上的悬崖菊。那些蝴蝶般的小小金菊,神奇地贴在悬崖之上,灿然盛放,像神话,也像梦境。

语言文字运用Ⅱ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教育家夏可尊先生曾经说过: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单解作红色,“夜”不单解作昼的反面。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                               。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我们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语感就是                                   。叶圣陶先生把语感的对象由文字扩展为语言文字。叶老特别强调:“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

    外国留学生会说出“太阳升起在浩荡的草原上”“尽管天塌下来,我也能顶得住”这样的句子,中国人听到这些句子,会感到别扭,觉得有些地方不中国话。因为我们心底有一种“像”中国话的感觉,这就是语感。

    总之,语感是一种个体的语文修养,是个体迅速地感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具有浓厚的经验色彩的。

写作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熬过黑夜,便是旭日初升。”熬是一种坚持。

    “熬过了最难的日子,以后的日子就会更加容易。”熬是一种磨练。

    “多年媳妇熬成婆。”熬是一种忍耐。

    有人熬着熬着就出众了,有人熬着熬着就出局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文体明确,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