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永福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二一教育组卷易 日期:2025-03-17 类型:化学月考试卷 年级:九年级下学期 浏览:8
选择题
  • 2024年6月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保护环境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A. 植树造林 B. 直接焚烧垃圾 C. 节约用电 D. 塑料回收利用
  • 人体中缺少某些元素,会影响健康。下列元素缺乏后可能会导致甲状腺疾病的是
    A. 钙 B. 铁 C. 锌 D. 碘
  • 学校化学实验室储存易腐蚀的试剂时,在药品柜上应该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
  •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以下各组物质是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进行分类的
    A. 液氧、苏打、稀有气体 B. 氢气、高锰酸钾、加碘盐 C. 黄铜、干冰、矿泉水 D. 镁、五氧化二磷、稀盐酸
  • 南宁市已成为世界宜居城市,“南宁蓝”已成为常态。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是 (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 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 下列文具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腈纶笔袋 B. 塑料三角尺 C. 橡皮擦 D. 不锈钢圆规
  • 化学实验过程必须高度重视实验安全,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A. 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B. 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迅速抹上碳酸氢钠稀溶液,然后用大量水冲洗 C. 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时,拿布包住用水湿润的玻璃管稍稍用力旋转插入 D. 易燃物和易爆物不能跟其他物质混存,盛装的容器要牢固、密封
  • 用“灭火毯”可在生活中迅速盖灭油锅起火,其灭火的原理是(   )
    A. 隔绝氧气 B. 降低着火点 C. 清除可燃物 D.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将硬水蒸馏后可以转化为软水 B. 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 水的天然循环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 D. 为节约水资源,提倡直接用工业废水浇灌农田
  •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B. 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D. 光亮的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析出
  •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不正确的是
    A. 干冰——CO2 B. 消石灰——Ca(OH)2 C. 纯碱——NaOH D. 小苏打——NaHCO3
  • 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质量总和    ⑤物质的种类    ⑥物质的体积

    A. ②④⑤ B. ①③④ C. ①③④⑥ D. ①③⑥
  • 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反应之一:MgCl2+Ca(OH)2==CaCl2+Mg(OH)2↓,该反应属于
    A. 化合反应 B. 复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分解反应
  • 我国研发的“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电薄膜电池”,能利用人体热量为手表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如图是碲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在化学反应中,碲原子一般得到电子 C. 该过程是热能转化为电能 D. 碲原子的中子数为76
  • 中国科学家用蘸墨汁书写后的纸张作为空气电极,设计并组装了轻型、柔性、能折叠的可充电锂电池,如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化合物中锂元素化合价为0 B. 这种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 墨汁中石墨具有导电性 D. 该电池携带方便且环保
  •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对下列家务劳动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选项

    家务劳动

    化学知识

    A

    用洗洁精清洗餐具油污

    洗洁精能溶解油污

    B

    给自行车的链条涂油以防锈

    使链条的金属与空气和水隔绝

    C

    用纱布包裹佐料炖肉

    利用了过滤的原理

    D

    用厨房蔬菜、果皮垃圾自制肥料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A. A B. B C. C D. D
  • 化学观念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元素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 B. 微粒观:中和反应的实质是结合成 C. 变化观: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D. 守恒观:氢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
  •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的物质),实验方案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
    A. Cu(CuO):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B. :加入过量的溶液,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 C. :加水溶解,过滤 D. :通入足量的烧碱溶液
  • 某密闭容器中只有乙、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容器中乙、丙、丁的质量随甲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的值为12 B. 丁属于化合物 C. 当丁为5g时,容器中乙的质量为11g D. 当甲为2g时,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12:5
填空与简答题
  •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一氧化碳   ②稀有气体   ③金刚石   ④明矾   ⑤烧碱

  • 脱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尤为重要。

    Ⅰ.可借助金纳米颗粒在可见光催化等作用下将H2S一步转化为 , 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1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是石油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据此可推测石油中可能含有硫元素,依据是_____。

    Ⅱ.工业上常利用克劳斯法处理含的废气并获得硫,其反应过程为:反应阶段 , 催化转化阶段

    (3)活性可作为催化转化阶段的催化剂,测得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温度在范围内,温度越高,_____越快,的转化率迅速上升。当温度高于时,的转化率迅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

    (4)得到的硫蒸气经冷凝转化为液态硫。从微观角度解释该现象_____。

    (5)为提高转化为硫的效率,理论上应控制反应阶段和催化转化阶段中参加反应的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填最简比)。

  • 化学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化学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 如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溶解度/g

    KNO3

    20.9

    32

    45.8

    64

    85.5

    110

    138

    169

    202

    NaCl

    35.8

    36

    36.3

    36.6

    37

    37.3

    37.8

    38.4

    39

  • 高纯碳酸锰在电子工业中有重要的应用。工业上可用软锰矿(主要成分为 , 还含有少量等杂质)与化工厂含的废气制备碳酸锰 , 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在酸性环境中反应生成硫酸锰

实验探究题
  • 实验室常利用以下装置完成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请回答:

  • 市面上有一种新兴的纸——石头纸,这种纸不易撕破,防水防油且无毒,还可以书写。用做桌布、购物袋等。某兴趣小组同学,对这种石头纸展开了探究。

    任务一   认识石头纸的成分

    【查阅资料】石头纸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表面涂层为聚乙烯。聚乙烯化学式为(n为10万以上的数字),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但能燃烧。

    (1)聚乙烯完全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_和水。

    【实验1】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检测石头纸中含有碳酸钙。

    (2)实验中却观察到只有极少量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同学们经讨论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①碳酸钙被聚乙烯覆盖;

    ②碳酸钙________。

    【实验2】将石头纸充分灼烧,取灼烧后的灰烬代替上述实验1中撕碎的石头纸重复实验。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原因①正确。

    (3)上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任务二   探究石头纸灼烧后灰烬的成分

    【作出猜想】石头纸灼烧后灰烬的成分可能有下列几种:

    猜想①:碳酸钙;猜想②:碳酸钙和氧化钙;猜想③:氧化钙

    (4)同学们讨论一致认为猜想________不成立。

    【实验3】小组同学将灼烧后的灰烬加适量水,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

    (5)若观察到________,说明猜想②成立。

    (6)取实验3中上层清液少许,只加入下列试剂______(填字母序号),也可证明猜想2成立。

    A. 酚酞溶液B. 碳酸钠溶液C. 稀盐酸D. 氧化铜

    任务三   测定石头纸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实验4】如图所示,小组同学取石头纸10.00g充分灼烧,将灼烧后的灰烬加入锥形瓶中,再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

    (7)测定量筒中水的体积,即为的体积,可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组同学经讨论认为此结果比实际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部分溶入水B. 反应放热
    C. 碳酸钙部分分解D. 未扣掉加入的盐酸的体积
计算题
  • 实验室用34 g过氧化氢溶液和1 g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