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从江县贯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月考试卷

二一教育组卷易 日期:2025-04-17 类型:语文月考试卷 年级:九年级下学期 浏览:3
基础积累
  • 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的。

    譬如在园中最为寂寥的时候,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那些苍黑shòu xuē①     的古柏,你惆怅的时候它们平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平静地站在那儿;譬如秋风忽至,落叶们或喃喃自语高谈阔论, 满园中播散着微苦的味道。 

    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lín②   其境地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yùn③     

  • 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乘风好去,长空万里,_____。(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③_____。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④_____,略无慕艳意。(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⑤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_____。(诸葛亮《出师表》)

    ⑥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_____。(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⑦《满江红(小住京华)》中,词人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的句子

    是:_____,_____。

    ⑧当我们要表达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情感时,常常会引用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诗句“_____,_____”。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整理编辑的史书,《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其中。 B. 《十五从军征》选自《乐府诗集》,它与《木兰诗》被称为“乐府双璧”。 C. 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国哲学家、作家,主要作品有《随笔》《新工具论》等。 D. 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本依据,也是戏剧活动的基础和起点,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舞台提示组成。《屈原》是由郭沫若创作的一部历史剧。
整本书阅读
  • 对下面《简·爱》片段中的情节概括和人物性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你这残酷的坏孩子!”我说,“你简直像个杀人凶犯……你像是个监工头……你就像那些罗马暴君!”我读过哥尔斯密的《罗马史》,对尼禄、克利古勒这些人有了我自己的看法。而且我还在心里暗暗作过一些类比,但决没想到竟会这样公开说出来。

    A. 被表姐误解       粗鲁没教养 B. 因看书被表哥殴打       勇于反抗 C. 与邻居发生冲突       自尊自爱 D. 因看书被约翰·里德殴打        粗野无礼
  • 小说主人公的成长总是会或多或少地受到身边人物的影响,请从《简·爱》中选取另外一个人物,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他/她对主人公产生的影响。
现代文阅读
  • 乡村的炊烟

    刘世河

    ①描写故乡的文字,大概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真正能体现出这四个字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

    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身居都市已久,我曾一度对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十分向往,如今人到中年才如梦初醒,其实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是在这样如诗如画的地方度过的。

    ③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子很小,只有几十户人家。村东有一条小河蜿蜒流过,过河不远便是一个高高隆起的沙土岗子(沙丘),虽是沙土,但岗子上的白杨树却长得枝繁叶茂。一到夏天,这里绿树浓荫,便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的玩耍天堂。有时候玩得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地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那个家。起初总是眼花缭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年轻时动过手术,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尤其吃饭须有规律,而且还得是热乎饭。因此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会准时生火做饭。所以,村里最先升起炊烟的多半就是我们家了。

    ④母亲常说:“这炊烟呀,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炊烟像不像花我倒不怎么在意,我所在意的是制造炊烟的那个灶台上,母亲到底做了什么好吃的饭。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

    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

    ⑥早晨的炊烟,一般是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抑或玉米糊糊,再熥(tēnɡ)上几个馒头,然后就着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吃罢早饭,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该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

    ⑦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也很简单,但一定要吃得硬实,要扛饿。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

    ⑧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够彰显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上这顿饭是家人最全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悠闲的时候。上学的孩子、玩耍的娃、田间劳作的父母、在城里上班的哥哥姐姐都倦鸟归林般地相继回了家。庄稼人有个小习惯,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不管是哪个成员有点啥喜事,更会杀只鸡或者大鹅,炖一锅肉以示庆贺。乡下人别看干活是急性子,但真正吃起来也蛮讲究,尤其懂得“要想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会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

    ⑨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日影来”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荡桨妨人拥衲眠,篷窗细雨湿炊烟”是王炎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永笔端。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但他的“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却令我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枕清泪时,才终于有悟,原来这炊烟是和思念紧紧缠绕在一起的,正所谓魂牵梦绕,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

    ⑩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那个比喻,突然觉得母亲真是好厉害!简直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地舒展,挥毫泼墨,浓淡随意,弯直随风,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氤氲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真正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

    (有删改)

  • 读书有方法也是一门艺术

    ①目前,全民阅读已经蔚然成风。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一方面离不开品种丰富、质量上乘的各类优秀出版物,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虽然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多达三四十万种,然而能够指导广大读者如何读书的有用、实用、好用的阅读指导类图书并不多。作为《新华文摘》杂志读书与传媒专栏编辑,我萌生了策划出版一本关于名家大师漫谈读书的小书的念头。

    ②《读书的方法与艺术》集中收录了鲁迅等24位名家大师漫谈读书的美文。这些美文,或论述读书的重要性,或讲述自己的读书经历,或谈论读书的方法,或分享读书的感受与体会,内容丰富,可读性很强。

    ③读书是有方法的。读书的首要问题是读什么书。不妨撷取以下诸位名家大师,且看他们怎么说。楼宇烈先生认为,我们现在读书,如果从中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来讲,那就是经史子集都要读一点,不能只读这个不读那个。陈平原先生认为,读书一要读没有实际功用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二要关注跟今人的生活血肉相连的现当代文学,三是必须有自家的生活体验做底色,不至于读死书,读书死。无独有偶,朱光潜先生也曾说过:“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也就愈可靠。”由此观之,读书要尽量广博,要读经典作品,精挑细选,不能太功利。

    ④解决了读什么书的问题,我们才真正进入了怎样读书的问题。鲁迅先生认为,读书至少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职业的读书,譬如升学、备课等与“饭碗”有关的读书;另一种是嗜好的读书,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读书。嗜好的读书就如游公园,可以随着自己的个人兴致来去,但是,职业的读书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把书读活。周国平先生将自己读书的特点归纳如下:第一个是“不务正业,博览群书”;第二个是“不走弯路,直奔大师”;第三个是“不求甚解,为我所用”。关于读书的方法,冯友兰先生将自己的读书经验与方法总结为四点: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作家刘堂江曾经研究过巴金、夏丏尊以及秦牧的读书方法,巴金的读书方法是 “回忆法”,即静坐在那里回忆自己曾经读过的书,属于读书而无书;夏丏尊的读书方法是“蔓延法”,即以精读的文章或者书籍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蔓延,将内容相关的书联系起来读;秦牧的读书方法是“鲸吞牛食法”, “鲸吞”指的是泛读,“牛食”指的是精读,两者互相结合,调配得当。由是观之,读书要讲究方法,做到活学活用。

    ⑤读书更是一门艺术。读书产生的美好的遐想、美妙的感觉,可以带给读书人一种优雅和风味。譬如,杨绛先生把读书比作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作家毕淑敏认为,读书的感觉有些像吃,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享乐;有些像睡,读完名著仿佛从酣然梦幻中醒来,重又生机盎然;有些像搏斗,我们在较量中蓬勃了自我,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⑥正如该书封面上那幅版画:一本打开的书与一杯热腾腾的咖啡,这是本透着一股书香味,散发着一丝书卷气的装帧雅致的好书。《读书的方法与艺术》对当今的全民阅读,尤其是青少年的阅读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年轻读者的阅读习惯养成、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旨趣塑造均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年轻人掌握了读书的方法与艺术,才能正确开启阅读之旅,实现自己的出彩人生。尤其是在传统纸质阅读日益式微的当下,如何让年轻人多一份书卷气,多一点书香味,我想,这也是书香社会构建并永远延续下去的关键之处。

    (有删改)

古代诗文阅读
  • 道应训

    [汉代]刘向

    宁越困穷,欲谒齐桓公,自卫至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爝火甚盛,从者甚众。宁越望见桓公而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桓公赐之衣冠而见,说以天下事,桓公大说,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也。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问之而故贤者也,用之未晚。”桓公曰:“不然,问之,患其有小恶也,以人之小恶而忘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注释】①选自《淮南子》,有删节。②爝(jué):火炬,火把。

  • 饯别王十一 南游

    [唐]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注释】①王十一:名不详,排行十一。②白苹: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综合运用
  • 某校举行校园艺术节课本剧表演大赛,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任务。
写作能力
  • 作文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收到过不同的礼物,它可以是一块蛋糕,也可以是一本书;可以是恩师的一次谆谆教诲,也可以是父母的某次特殊陪伴;可以是朋友的一个拥抱,也可以是陌生人的一个微笑……每一份礼物或许都会在你前行的路上带给你温暖、信心与鼓励。

    请以“谢谢你的礼物”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

    (1)明确是“你的礼物”,写清楚礼物的内涵和内容。

    (2)详略得当,充分表现为什么要“谢谢”。

    (3)有逻辑地表达自己从中获得的发现、感悟、思考等。

    (4)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5)勿抄袭、套作,勿泄露考生姓名、校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