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马铃薯块茎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②青蛙抱对是为了增大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可能性
③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都属于鸟类的繁殖行为
④“试管婴儿”的诞生,其受精卵的形成和胚胎发育的整个过程都在体外完成
组别 | 空间类(S类)发芽率 (%) | 地面类(G类)发芽率(%) | ||
S+氧气组 | S组 | G+氧气组 | G组 | |
油菜 | 94 | 83.3 | 72 | 58 |
美国芦笋 | 91.5 | 85 | 90 | 80.4 |
从实验结果看,空间组比地面组的发芽率高,获得此结论,应该比较那两组数据得出( )
【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甲所示:
①α粒子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原子核带2个单位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②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μ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③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④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弹了回来如乙图所示。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材料一:黄粉虫又叫“面包虫”,干燥的黄粉虫幼虫含蛋白质40%、蛹含蛋白质57%、成虫含蛋白质60%,故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库”,被作为宇航员在太空的肉源食品之一。
材料二:科研人员为研究黄粉虫在降解泡沫塑料中发挥的主要作用,进行了实验。实验设计见表,实验结果见图1 和图2。
组别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黄粉虫幼虫 | 500条 | ||
唯一食物 | ★ | 等量的麦麸 | 无食物 |
饲喂时间 | 30天 |
注:麦麸(小麦种子外皮)是黄粉虫幼虫喜爱的食物。
资料一:乳酸菌是一类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发酵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统称,其能促进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氧气对乳酸菌的生存与繁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资料二:乳酸菌发酵后会产生乳酸,乳酸可增加食物的风味。
资料三: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较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具有致癌性。
项目一:了解拟南芥的生长特性。观察拟南芥种子的萌发过程,并收集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