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昼夜更替 ②四季更替 ③昼夜长短变化 ④太阳东升西落
(1)茶树是生物体,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
(2)茶农一般采用扦插方法获得茶树新植株,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
(3)三种茶树的叶片形状不同,这种性状差异由_____ _决定。
(1)某公园生态系统中有绣球花、白鹭、蚯蚓等生物,三者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
(2)公园内不同位置生长着粉红色、蓝色的绣球花(如图)。小明为探究绣球花花色是否与土壤的酸碱性有关,他开展如下活动:
①取粉红色绣球花所在土壤的浸出液,测得其为8。则该土壤的酸碱性为_____性。
②用柠檬酸和石灰水调节土壤酸碱性来改变花色。若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柠檬酸溶液,需柠檬酸_____克。
(1)北京冬奥会上某运动员在跳台滑雪比赛时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该运动员沿跳台从A点到B点的下滑过程中,重力势能大小的变化是_____;
(2)跳台采用的人造雪可循环利用,体现绿色奥运理念。造雪时不断吸入水,喷出粉状雪,该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_____。
(1)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经常发现视野中会有“污物"出现。该同学为了能正确快速判断视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画出了如图1所示的思维导图。请你在图1方框中填入合适的文字,将该思维导图补充完整。①_____ ②_____
(2)该同学在用某光学显微镜观察猪血涂片时,发现该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只有如图2所示的4个镜头。为了能够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图2中的镜头 A和镜头_____进行观察。
(1)硫能在空气中燃烧,燃烧后生成的气体排出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写出硫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 ;
(2)水是生命之源,“五水共治”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项重要举措,保护水环境,珍惜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了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_____ 。(填字母编号)
A、节约用水 B、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C、不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D、工业污水净化处理后排放。
实验1:将瓶子颈部剪掉,在上端下方1厘米处,打了两个洞,把细线穿进两个洞,打了个结,使它可以悬挂,又在瓶子底部2厘米处面对面穿了两个小孔,把吸管插入,剪去多余部分,露出瓶外2厘米长,并朝着右下方30度角左右,然后将他悬挂起来,从上往瓶子中倒水,当水浸没小孔,从吸管中流出时,发现瓶子真的跳起来了,并且往顺时针方向转圈(如图),又同样重复了两次,结果都一样那转圈的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他作出了假设,并又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2:又拿了第二、第三、第四只瓶子,同样在瓶子底部2厘米处分别打3个、4个、6个孔,每孔插入1根吸管,插入的吸管个数分别为3根、4根和6根重复上述做法,同样每只瓶子做三次,测出运动一周的时间并记录实验数据记录汇总如下:
吸管数 | 第一次时间(s) | 第二次时间(s) | 第三次时间(s) | 平均时间(s) | 瓶子周长(cm) | 运动速度(cm/s) |
2 | 6.2 | 6.0 | 6.5 | 6.23 | 20 | 3.21 |
3 | 5.1 | 4.7 | 4.9 | 4.9 | 20 | X |
4 | 3.8 | 3.7 | 4.0 | 3.83 | 20 | 5.22 |
6 | 1.9 | 1.5 | 1.6 | 1.67 | 20 | 11.98 |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表中X处的数据是_____
(2)实验2基于的假设是_____
(3)当水从吸管中流出时,瓶子真的能跳起来,并且往顺时针方向转圈这种现象涉及的主要科学知识是_____
(4)该同学认为这套装置还可以研究液体的压强有关内容,你认为可以研究液体压强与其_____的关系
(1)图甲是小明刚连好的实物图,正要闭合开关。小华却发现有两处不合实验规范。请指出来_____;
(2)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的示数为0,则出现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
(3)完善电路后,闭合开关,小明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测量出了5组数据,并描点画出了小灯泡中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
(4)实验中所使用的滑动变阻器的规格可能为_____;
A.;
B.
;
C.
;
(5)实验中,将滑片从阻值最大处移至合适位置的过程中,小组记录了多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数据,描绘出图丙所示的I—U图像。其中U0表示电源电压,若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电压表为时,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大小,请帮助小组同学在图中将表示此时滑动变阻器实际消耗功率的区域涂黑_____。
①碳酸钠能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
②该温度下,饱和碳酸钠溶液的pH为11.6,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pH为8.3;
③该温度下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
根据以上现象和信息,小组同学展开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形成的产物是什么?
【建立假设】假设1:只有碳酸钠;假设2:碳酸钠、碳酸氢钠:假设3:只有碳酸氢钠;假设4:…
小敏根据图乙曲线判断假设1不成立,理由是_____。
【实验过程】继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丙。
【实验结论】小敏根据图丙曲线认为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的最终产物是_____。
【交流评价】
(1)小金认为该曲线还不能确定最终产物。因为pH可能还未呈稳定状态,接下去的操作是_____。
(2)小兴受小金的启发,猜测最后溶液可能呈酸性,他猜想的依据是_____,所以建议小组同学继续展开探究。
【小组讨论】
液体密度计是根据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化判断密度大小;根据密度公式 ,想到是否可以通过密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来制作刻度均匀的密度计。经过查阅资料及深入讨论最后确定了制作方案。
【查阅资料】杆秤是我国古老的质量称量工具(如图甲),刻度是均匀的。使用时先把被测物体挂在秤钩处,提起秤纽,移动秤砣,当秤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秤砣悬挂点对应的数值即为物体的质量。
(1)杆秤的工作原理是_____;
【产品制作】
器材:木棒、塑料杯、细线、刻度尺、金属块(代替秤砣)。
步骤:
①模仿杆秤结构,用杯子代替秤钩,先自制一根无刻度“密度秤”;
②杯中不加液体,提起秤纽,移动秤砣,当秤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如图乙),将此时秤砣的悬挂点A标记为“0”刻度;
③杯中加水至a处,提起秤纽,移动秤砣,当秤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将此时秤砣的悬挂点B标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刻度(单位g/cm3);
④以AB两点之间长度的为标准,在整根秤杆上均匀地标上刻度。
(2)在制作过程中,秤杆出现左低右高现象(如图丙),要调至水平位置平衡,秤砣应往_____侧移动;
(3)步骤③中,秤砣悬挂点B标记的刻度值应为_____;
【产品检验】用多种密度已知的液体对“密度秤”刻度准确度进行检验。
【产品升级】
(4)为了制作出精确度更高的“密度秤”,下列改进措施可行的是_____。
A.把秤纽位置往远离秤钩一侧移动 B.减小秤砣的质量
C.减少加入杯中的液体体积 D.换用更细的秤杆
(1)求金属块受到的浮力。
(2)求金属块的体积。
(3)结合下表所列的金属密度,通过计算判断金属块是何种金属。
金属 | 金 | 铜 | 铁 | 铝 |
密度(克/厘米3) | 19.3 | 8.9 | 7.8 | 2.7 |
加入次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20 | 20 | 20 | 20 |
反应后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g | 44.92 | 64.84 | 84.8 | 104.8 |
反应生成氢气的总质量/g | 0.08 | ? | 0.20 | 0.20 |
项目 | 参数 |
最高车速(千来/小时) | 25 |
整车质量(千克) | 40 |
电动自行车最大功率(瓦) | 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