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2025年21校联考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二一教育组卷易 日期:2025-04-16 类型:历史中考模拟 年级:中考阶段 浏览:1
选择题
  •  河南中南部的原始村落舞阳贾湖遗址出土了碳化稻粒、家猪骨骼,以及整地、收割、脱粒等系列农具,这些发现说明了原始社会(   )
    A. 文字记录可信可考 B. 社会分工严谨细致 C. 农业经济初步发展 D. 精耕细作成熟完备
  •  商人称其都邑为“中商”,以天极比喻都邑在天下四方中的核心地位,周边地区则被称作东、西、南、北“四土”。这表明了该时期(   )
    A. 中原文化正向外传播 B. 祭祀活动仪式化 C. 疆域核心意识的形成 D. 君主专制的强化
  •  鲁国卿大夫季孙氏在家庙庭院中使用了天子才能用的“八佾之舞”,孔子痛斥:“是可忍也,孰不可忍!”这一现象反映了春秋时期(   )
    A. 社会秩序的变动 B. 士上升为主流阶层 C. 权力的平稳过渡 D. 周王严格控制诸侯
  •  里耶秦简记载:“公元前221年,洞庭郡迁陵县都乡在审核17户来自启陵乡的迁徙民众时,发现其缺少登记年龄的薄籍,故发函启陵乡协助查询。”这表明了当时(   )
    A. 户籍管理规范 B. 法律制度严酷 C. 赋役征发严苛 D. 人口流动频繁
  •  西汉建立之初,全国的人口约1650万,到汉武帝元光六年时,人口已达到3600万,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繁荣富庶景象。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休养生息的效果 B. 郡国并行的影响 C. 盐铁官营的成效 D. 豪强势力的壮大
  •  《北齐校书图》描绘了一位持书卷的文士,坐于胡床之上,正展卷斟酌字句,认真校刊修改,该图适于研究魏晋时期(   )

    A. 战乱之下的经济交流 B. 文笔韵律的清新优美 C. 民族隔阂的土崩瓦解 D. 生活习惯的民族交融
  • 1998年,唐代沉船“黑石号”在印尼海域被发现,出水了大量陶瓷器、金银器、铜器、铁器、钱币、玻璃器、各类香料以及生活用具等,共计67万余件,部分器物的装饰纹样吸取了中东地区伊斯兰国家流行的题材,由此可知唐代(   )
    A. 城市氛围相对活跃 B. 对外经济交流繁盛 C. 高度崇尚外国文化 D. 宗教观念渐成主流
  •  《清明上河图》对北宋开封卖花热闹的场景有直观展示,《梦粱录》也描绘了南宋临安“买者纷然”的卖花盛况,这些内容共同反映了宋代(   )
    A. 社会成员身份的平等 B. 城市商业贸易的繁荣 C.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 贸易数额遥遥领先
  •  《大明律》将反对朝廷各种行为定为“谋反”,一律按重罪加重的原则处刑,不予赦免。明律还设有“奸党”条,以惩治大臣结党。由此可知,《大明律》(   )
    A. 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使封建官员恪守廉洁从政 C. 表明法制社会的不断完善 D. 集中体现了皇帝统治意志
  •  清军平定西域后,乾隆帝下诏编纂《皇舆西域图志》,详载边疆地区情况。康雍乾三朝多次纂修《大清一统志》,增载疆域变化。这反映了清代(   )
    A. 民族政策灵活多变 B. 国家版图意识增强 C. 地图测绘技术提升 D. 边疆隐患得以根除
  •  下图为埃及法尤姆地区发现的木乃伊肖像画,带有明显的“罗马风格”,这些发现反映了(   )

    A. 地理环境决定文明之间的交流 B. 古代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 C. 古代文明之间存在着文化交流 D. 亚欧文明古国高超的雕刻艺术
  • 哥伦布在第二次航行时,率领17艘大船,搭载了教士、士兵、农民、工匠等1500人。船上还载有农业工具、小麦、大麦、柑橘、柠檬、甜瓜的种子、甘蔗幼苗,以及牛、马、驴、猪、羊等家畜,还携带了开矿用的炸药和机械。这说明哥伦布航海(     )
    A. 根本目的是推动美洲建设 B. 反映了葡萄牙扩张的商业性目的 C. 促进了欧洲海外殖民扩张 D. 主要致力于农副产品的推广销售
  • 1795年3月,法国国民公会重申,过去的度量衡让人想起可耻的封建奴役,用旧的长度单位,如“国王的脚”来丈量共和国的土地,这是不能容忍的。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的法国(   )
    A. 对旧制度残留的憎恨 B. 封建王权已彻底消亡 C. 革命进程具有妥协性 D. 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
  •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马克思意在肯定工业革命(     )
    A. 促进了社会生育率增长 B. 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C. 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D.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  美国企业家阿曼德·哈默在20世纪20年代获得了苏俄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成为了第一个有此权利的外国人,该事件的背景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B.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C. 苏联农业集体化政策 D. 苏联工业化的完成
  • 1941年12月8日,英国对日宣战,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重要演说,热烈颂扬中国的抗战,称“我们一直是朋友”,此举有利于(   )
    A. 团结一致抗击法西斯 B. 维护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C. 推动绥靖政策的结束 D. 促进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  下表是20世纪20—40年代印度拍摄的两部电影的简介。这两部电影都(    )

    时间

    电影名称

    主要内容

    1921年

    《虔诚的维杜罗》

    通过史诗反映甘地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

    1943年

    《命运》

    “印度母亲”的美丽与悲惨现状形成对比。

    A. 表达了民族独立愿望 B. 揭露了法西斯的残暴 C. 肯定不结盟运动意义 D. 歌颂了“万隆精神”
非选择题
  • 阅读材料,围绕“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主题开展探究式学习。
  • 某校九年级同学围绕“时代体育风貌”开展了项目式学习,请你参与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