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将录制“草木言志”微视频,请将微视频旁白中的诗句补充完整。
先秦,河畔蒹葭随风摇曳,彼时“兼葭苍苍,_____”,少年隔水凝望,情思质朴。汉代庭院,奇树花开正当时,_____“ ,路远莫致之”,满树芬芳藏着深深思念。魏晋东篱下,靖节先生“采菊东篱下,_____”,在这方田园,他寻得内心归宿。唐代长亭外,李白送别友人,“此地一为别,_____”,/草木见证着深厚情谊。北宋酿泉旁,四季更迭,_____,佳木秀而繁阴”,太守与民同乐。南宋溪畔处,李清照“兴尽晚回舟,_____”,少女情怀总是诗。元代古道旁,_____“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的秋思在荒凉秋色中弥漫。清代诗人龚自珍扬鞭感叹,“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草木从荣枯到重生;见证着历史变迁,承载着古人的情与志。
遣兴五首
【唐】杜甫
▲ 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
天寒落方里,不复归本丛。
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
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
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① , 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②。因驮黄檗人往③ , 不一④ , 山中人王维白。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注释】①朝雊(gòu):早晨野鸡鸣叫。②无忽:不可疏忽错过。③因驮黄檗(bò)人往:借驮黄檗的人前往之便(带这封信)。④不一:不一一详述。
(一)【万物并育】
材料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意思是天下万物共同生长而互不妨害。德国生物学家德贝里于1879年提出了“共生理论”,最初作为一个生态学上的概念,用于描述生物间的物质联系。比如河狸为了躲避狼和熊等捕食者,在河流中间修建大坝作为“避难所”,它们利用水源创造了湿地,又造福了附近的许多生物。河狸围出的水坝为附近的植被提供了足够的水分,为迁徙的水鸟提供了充足的栖息地。在那些存在河狸堤坝的湿地,野鸭数量是没有河狸堤坝湿地的75倍。由此可见,河狸是“共生”关系中的大功臣,也为生物的多样性做出了许多贡献。
材料二: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指数显示,从1970年到2020年的50年间,全球野生动植物种群平均规模缩减了73%,主要威胁因素为栖息地的退化与丧失(人类的食物系统是主要驱动因素),其次是过度开发、入侵物种和疾病。其他威胁包括气候变化(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提及最多)和污染(尤其是在北美地区和亚太地区)。
△章存物种红色名录(指数的下降意味着物种正在加速走向灭绝)
材料三:在我国东南沿海,生长着一片片神奇的胎生植物群落。它们好似一颗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蜿蜒的海岸线上,绿意弥漫间形成美丽的“海上森林”。它们就是被称为“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的红树林。红树林生态功能显著,既可防风消浪,又能净化海水,还能为鱼虾鸟类提供栖息之所。我国红树林面积曾场一度锐减。如今,经过严格保护和大规模生态修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少数国家之一。红树林的锐减与修复,书写的正是绿染中国的生动故事。
核桃树
李汉荣
①秋天来到我们家院子。
②爹爹指着院子里这棵茂盛的老核桃树,说,核桃熟了,想吃,就用竹竿打吧。
③爹爹还示范了一下,举起手中的竹竿,用力打树枝上的核桃。核桃就噼噼啪啪落到地上。
④爹爹下地去了,我一个人待在院子里,举起竹竿练习打核桃。
⑤核桃三三两两落下来,有一颗掉在我头上,好疼。
⑥我停下竹竿,拾起地上的核桃,皮都破了,我们对它,又是打,又是摔,它们一定是很疼很疼的。
⑦难怪,它们都藏在树叶后面,躲避着恶狠狠的竹竿。
⑧我就想,它们一生出来就高高地站在树上,站在生活的头顶,它们把地上的事情看得很清楚,对人,对生活,它们一定有点害怕。
⑨难怪,它们都藏在树叶后面。
⑩仰起头,我看见,站在枝头上的那些核桃,好像也仰望着天空,它们是不是想逃到天上去?
⑪当然这是不会的,没有听说也没有见过它们逃走过。去年冬天我就看见,那几颗站在最高枝头上的核桃,在下雪的时候,最终还是随着雪花落在了地上。
⑫除了土地,核桃是无处可去的,人也是这样。
⑬一次次举起的竹竿,一次次垂下来,认错似的停在我的手上。
⑭我觉得很对不起核桃树,它为我们结果子,我们却打它。
⑮我心里想,我若是核桃树,就不结果子,或者不做核桃树,变成别的树,也就不会挨打了吧。
⑯后来听我妈说,这棵核桃树已经有一百多岁了,春来发芽,夏来遮阴,秋来就捧出满树核桃。
⑰一百多年了,它一直陪伴着一个家族,它目睹了多少往事,忍受了多少屈辱,它给了人们多大的恩泽,然而,不幸的是,它挨了多少打啊!
⑱再后来,我上学了,学了很多词语和成语,有不少词我不大理解,想想我家院子里的核桃树,我就有点明白了,比如这几个词—
⑲“A____”,核桃树不正是用它的一生,注解着这个词吗?
⑳“恩深仇重”,恩深的却似乎反而成了仇重的,结果子的反而要挨打,我们不就是这样对待自然万物、对待我们的恩人吗?
㉑“B ____”,我们不就是这样对待核桃树,对待许多事情吗?
㉒那么,核桃树为什么从古至今总是这样,而且有可能永是这样——庇护着人又总是受着人的反复伤害,恩泽着岁月却总是遭到岁月有意无意的虐待和打击?
㉓直到有一天我埋解了这个古老成语,我才终于理解了核桃树,以及类似核桃树的许多事物。
㉔是哪个成语呢?
㉕“厚德载物”——就是这个古色古香温柔敦厚的词。
㉖以浑厚深沉的道德,负载和养育万事万物,自己则甘于无名无功无我的境界。
㉗大地是这样,大地上的众多事物,不都是这样的吗?
㉘圣人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四时无私行。是为圣德。
㉙去年夏天回老家,看望老娘,当然也看望了比我老娘更老的老核桃树。坐在它的浓荫下,依稀看见它老枝新叶里密密的嫩果。
㉚我想起它一百多年的年轮里记录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往事,记录着多少念想、喜悦、疼痛、委屈和辛酸,我想起从它的浓荫里走过了多少先人们的背影。
㉛这是一棵伤痕累累的老树,这是一棵静默无言的老树,这是一棵厚德载物的老树,是的,这是一棵厚德载物的圣树。
㉜于是,我用小刀子在树身上恭恭敬敬刻上“厚德载物”四个字,以礼赞它的大恩大德。
㉝刻完,细看那字,笔笔画画都是伤痕。
㉞我忽然悟到,即使我赞美它的时候,也依然在伤害它。
㉟厚德载物,厚德载物,厚德载物。
㊱我能做到吗?你能做到吗?我们能做到吗?
㊲哪怕我们德也不厚,载物也不多,就用一点点德,载一点点物,我们能做到吗?
㊳苍天不语,厚土无言,核桃树不说话。
㊴它们厚德,它们载物,它们顾不得说什么。
㊵天地有大美不言。天地有大善不言。天地有大德不言。
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㊷我生天地间,我也是被至大至深的天地厚德所载之物,那么,我也该载点什么吧?
㊸我立正站在核桃树面前,恭恭敬敬,深深鞠躬。
㊹刀痕里的四个字看着我。
㊺厚德载物,静静地看着我……
(原文有改动)
要求:不得套作、抄袭;不得出现透露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