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纳雍县锅圈岩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二一教育组卷易 日期:2025-03-17 类型:历史月考试卷 年级:九年级下学期 浏览:5
单项选择题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一言论体现了哪家学派的政治主张(     )
    A. 道家 B. 儒家 C. 法家 D. 墨家
  • “武王分封子弟甚众,诸侯互相攻击,而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材料中涉及的哪一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 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繁盛。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事件有(     )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郑和下西洋 ③鉴真东渡 ④玄奘西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 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表中①处应为(     )

    史实

    结论

    三国

    孙权派卫温率万人到达夷洲

    ①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元朝

    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清朝

    1662年,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1885年正式建省

    A. 新疆 B. 西藏 C. 台湾 D. 香港
  • 它被称为是“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暴记录”,是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日本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一起滔天罪行。“它”指的是(     )
    A. 火烧圆明园 B. 旅顺大屠杀 C. 南京大屠杀 D. 洗劫紫禁城
  • 面对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探索历程。下列符合这一历程的是(     )
    A. 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实业救国 B.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护国运动—实业救国 C. 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戊戌变法 D.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张林同学在探索某一主题时提取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等关键词,由此判断,张林同学学习的主题是(     )
    A. 新中国的巩固 B.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 新中国的建立 D.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 “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我仍选择中国!”这是邓稼先对国家深深的热爱之情。1950年邓稼先拒绝美国优渥的待遇,回到国内,为我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被誉为(     )
    A. “两弹元勋” B. 党的好干部 C. 解放军好战士 D. “杂交水稻之父”
  • 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古巴比伦文明发源于(     )
    A. 尼罗河流域 B. 印度河流域 C. 两河流域 D. 恒河流域
  • “但丁是一个富于个性的著作家。他的著作《神曲》中的人物,都是活的,是有血肉的;他们已与中古文学中的刻板人物完全不同了。”但丁的作品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
    A. 理性主义 B. 人文主义 C. 重商主义 D. 封建主义
  • “南部的领导人决定,禁止废奴主义者的著作在南部流传”,种族主义者“抢走了从北部流入的反奴隶制的报纸,并且在广场上当众把它们烧毁”。与材料紧密相关的事件是(     )
    A. 美国内战 B. 明治维新 C. 印度民族大起义 D.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 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实的理性分析或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凡尔登条约》 B. 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决定组建大陆军 C. 1944年,美、英等盟国军队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 D.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彻底瓦解
材料解析题
  • 农,天下之大本也。我国农业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1万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日本农学家认为,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粟就向东传到日本、朝鲜,向西传入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等国家和地区。

    ——据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等

    (1)中国稻作、粟作农业分别起源于图中的哪个区域(写序号)?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及中国粟的对外传播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材料二   正因时局的动荡,中原地区的民族,向南迁移。江南之地,汉时火耕水耨,而无积聚;东晋南朝时,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莫不有中原民族的足迹,有利于增进当地的文化。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南北朝的始末》

    (2)根据材料二,描述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影响。

    材料三   宋神宗时大搞农田水利。北宋中期在南方修复并兴建了许多圩(围)田和其他水利设施。宋太宗曾令江南、两浙等诸州长吏,劝谕百姓种植北方的粟、麦、黍、豆等作物。宋真宗时,将从越南引进、原在福建种植的占城稻,下令推广到长江和淮河流域。南宋时,太湖地区便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3)根据材料三,归纳宋朝促进粮食生产发展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农业发展的两个因素。

  • 外交是政治的延续,是实力的体现,从中国外交看世界变化、时代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图中中国人民力争的“青岛”权益被列强转让给了哪个国家?

    材料二   我们都是从殖民主义的统治下独立起来的,并且还在继续为完全独立而奋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可以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呢?我们亚非国家,中国也在内,不论在经济上或文化上都很落后,为什么我们自己反倒不能互相了解、不能友好合作呢?

    ——摘编自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1955年4月19日)

    (2)材料二中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哪一方针获得与会代表的一致赞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会议对亚非拉国家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1949-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建交国家数量柱状图

    (3)根据材料三,指出哪一时间段中国新建交的国家数量最多?试举两例我国在这一时间段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截至2024年1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3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国际合作。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从材料四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外交发展历程的认识。

  • 革命和改革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图

    图1

    (1)材料一图1反映了哪国的革命历程?请用一个词形容图1革命的历程。该国是如何解决王权专制问题的?

    材料二   他的《解放法令》(1861年3月1日)解放了农奴,将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重新分配。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意义更重大。在美国,《解放宣言》仅关系到少数黑人,而在俄国,《解放法令》涉及到占压倒多数的人口。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曾邀请十位著名历史学家,投票选举100位美国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结果,林肯因“拯救了国家,再造了美国”的历史功勋而排名第一。

    (2)材料二中《解放法令》和《解放宣言》的颁布,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哪一条件?你如何理解林肯“拯救了国家,再造了美国”?

    材料三   1853年,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走上学习西方文明的道路,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摘编自《大国崛起》

    (3)日本是通过哪场变革摆脱了材料三中“巨大的生存危机”?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这次变革的影响。古代日本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又是通过哪次改革?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大国崛起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