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二一教育组卷易 日期:2024-12-24 类型:语文期末考试 年级:五年级上学期 浏览:1
基础知识运用
  • 信息运用
  • 看拼音,写词语。

    yǔn nuò _____

    huānɡ tánɡ _____

    xī hɑn _____

    nán yǐ zhì xìn _____

    yā yì _____

    qīn lüè _____

    diàn tánɡ _____

    yìnɡ jiē bù xiá _____

选择题
  • 以下对加点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而不, 诲人不倦(厌烦、讨厌) B. 我非生而之者(同“智慧”,智慧) C. 记不能久也(也) D. 随意春芳(休息) E. 今日之责任(原来)
  • 下面横线上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个吵架的同学都有问题,一个巴掌拍不响, 不能推卸责任。 B. 母亲总是打开天窗说亮话, 指出他的缺点。 C. 想要创新就不能前怕虎后怕狼 D. 表姐临别承诺要送表弟一架无人机,可两个月过去了,表姐迟迟没回,表弟望眼欲穿
  • 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术王老师教五年级的四、五个班。 B. 我陆续读完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荡寇志》、《红楼梦》几部书。 C. 这本书包括“亲近大自然”“挑战语言”“畅游世界”三个部分。 D. 农贸市场的水果极其丰富,葡萄呀、苹果呀、梨呀、草莓呀……应有尽有!
  • 下列成语中,情感色彩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
    A. 精卫填海 闻鸡起舞 愚公移山 艰苦卓绝 B. 脍炙人口 妙笔生花 引人入胜 美不胜收 C. 巧舌如簧 处心积虑 任劳任怨 为所欲为 D. 见多识广 文武双全 神机妙算 德高望重
  •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入夜,华灯齐放,礼花飞舞,广场上空一片辉煌。
    ②每当国庆节到来,天安门广场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③鲜花、彩灯、礼花,映衬着人们的歌舞,天安门广场沸腾起来了。
    ④无数盆鲜花组成一个个大花坛,把广场装点得五彩缤纷。
    A. ①④②③ B. ②④①③ C. ①③②④ D. ②①④③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人先写静态后写动态,突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B. “‘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既照应了文章的题目,也深化了对爱的认知。 C. 课文《少年中国说》中,中国少年即少年中国,二者具有同样的象征意义。 D. 《太阳》以“后羿射日”的神话传说引入话题,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趣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借反问句“箭哪能射得到呢?”强调了太阳的“远”。
按要求完成任务
  • 根据语境,填写诗文名句。
阅读
  • 课内阅读。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愁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完成语段练习:

  •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书是什么?书是人类用来记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获取知识、传承经验、延续文明的重要媒介。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演变过程:

    发展时期

    早期

    商周时期

    两晋南北朝

    宋至清代

    形式演变

    周甲骨、青铜、石头记录文字

    简牍

    古代写本书

    印本图书

    材料二:

    ①商周时期,人们开始用刀把文字刻在削平的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作简或牍,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作“册”,也写作“策”。春秋战国时期,简牍盛行。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时,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②近年来,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奇妙的新型图书,“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再通过阅读器放大到原来大小。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们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千克。
          ③在进入数字化时代的今天,电子阅读越来越普及。但是,这种新的阅读方式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难度;电子辐射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伤害;眼睛长时间盯着屏幕,会引起视力的下降……人们对于纸质图书的情感也开始回归。

  • 课外阅读。

    温馨的意味

    梁晓声

     ①温馨,他究竟意味着什么呢?那夜失眠,依床而坐,于万籁(nài lài)____俱寂中细细筛(shāi sāi) ____

    我的人生,看有无温馨之蕊风干在我的记忆中。

    ②从小学二三年级起,母亲便为全家的生活去离家很远的工地上班。每天早上天未亮便悄悄地起床走了,往往在将近晚上8点时才回到家里。【1】若冬季,那时天已完全黑了。弟弟妹妹都因天黑而害怕,我便冒着寒冷到小胡同口去迎母亲。一眼望过去很远很远,不见车辆,不见行人。终于有一个人影出现,矮小,然而“肥胖”,那是身穿了工地上发的过膝的很厚的棉坎肩所致,像矮小却穿了笨重铠甲的古代兵卒。我断定那便是母亲。于是边跑着迎上去,边叫:“妈!妈……”

    ③如今回想起来,那远远望见的母亲的古怪身影,当时对我即是温馨。
          ④我小学五年级时,母亲仍上着班,但那时我已学会了做饭。从前的年代,百姓家的一顿饭极为简单,晚饭通常只是粥。
          ⑤用高粱米或苞谷渣(zhā  chá)____子煮粥,很费心费时的。怎么也得两个小时才能煮软。我每坐在炉前,借炉口映出的一小片火光,一边提防着粥别煮糊了,一边看小人书。即使厨房很黑了也不开灯,为的是省几度电钱……如今回想起来,当时炉口映出的一小片火光,对我即是温馨。
          ⑥上了中学的我,于一个穷困的家庭而言,几乎已是全才了。抹墙,修火炕,砌炉子,样样活都拿得起,干得很是在行。几乎每一年春节前,都要将个破家里里外外粉刷一遍,今年墙上滚这一种图案,明年一定换一张图案,年年不重样。冬天粉刷屋子别提有多麻烦,再怎么注意,也还是会滴得到处都是粉浆点子,母亲和弟弟妹妹们撑不住盹,东倒西歪全睡了。只有我一个人还在细细地擦、擦、擦……连地板都擦出清晰的木纹了。第二天一早,弟弟和妹妹们醒来,看看这儿,瞅瞅那儿,一切干干净净有条不紊,看得他们目瞪口呆……如今想来,温馨在母亲和弟弟妹妹眼里,在我心里,他们眼里有种感动,我心里有种快乐。仿佛,感动是火苗,快乐是劈柴,于是家里温馨重重。
          ⑦下乡了,每次探家,总是在深夜敲门。灯下,母亲的白发是一年比一年多了。我从怀里掏出积攒了三十几个月的钱,无言地塞在母亲瘦小而粗糙的手里,或二百,或三百。三百的时候,当然是向知青战友们借了些的。那年月,二三百元,多大一笔钱啊!母亲将头一扭,眼泪就下来了……如今想来,当时对于我,温馨在母亲的泪花里。为了让母亲过上不必借钱花的日子,再远的地方我都心甘情愿地去,什么苦都算不上是苦。母亲用她的泪花告诉我,她完全明白她这一个儿子的想法。我的心使母亲的心温馨,母亲的泪花使我的心温馨……
          ⑧后来我将母亲也接到了北京,而母亲也病着了。邻居告诉我,每天我去上班,母亲比站在阳台上,脸贴着玻璃望我,直到无法望见为止。我不信,有天在外边抬头一看,老母亲果然在那样地望我。【2】母亲弥留之际,我企图用嘴对着嘴,将她喉间的痰吸出来。母亲忽然苏醒了,以为她的儿子在吻别她。母亲的双手,一下子紧紧搂住了我的头,搂得那么紧那么紧。于是我将脸乖乖地偎向母亲的脸,闭上眼睛,任泪水默默地流。如今想来,当时我的心悲伤得都快要碎了。之所以并没碎,是有温馨粘(nián zhān)____住了啊!

    ⑨温馨,不是设计与布置的结果,不是刻意营造出来的,它储存在寻常人们所过的寻常的日子里,偶一闪过,转瞬(xùn  shùn)____  即逝,溶解在寻常日子的交替中。

    ⑩它是溶解在了日子里,却没有消亡,而是在光阴和岁月中渐渐沉淀,等待我们不经意间便又想起它。

    完成以下试题:

习作
  • 习作

       作文题目:藏在生活中的甜(也可以围绕这一主题,自主命题)。
          要求和提示: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甜,有的藏在父母亲人、朋友玩伴的帮助、鼓励中,有的藏着自娱自乐的休闲时光或小小创造中,有的藏着经历挫折、苦尽甘来的过程中……得到是甜,给予是甜,创造也是甜。
          你的生活中有着怎样的“甜”?仔细回味,你又有怎样的感悟和启示?选取一件事例写下来,记得抓住场景或细节进行描写哟!注意分段表述,突出重点,表达真实的感受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