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1取16.8g样品于锥形瓶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样品完全溶解,无气泡产生。
步骤2向步骤1的锥形瓶中滴加Na2CO3溶液,Na2CO3溶液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碳酸钙②盐酸③碳酸④碳酸钠⑤N(氮)⑥K(钾)
试管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试管内试剂 | NaOH溶液 | MgCl2溶液 | Na2CO3溶液 | Ba(NO3)2溶液 |
加入过量稀硫酸后的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产生气泡 | ? |
①
②
③
I.初步探究:小青同学设计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图所示。
[查阅资料]BaCl2溶液显中性、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实验探究】将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混合,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三位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Ca(OH)2微溶于水; ②FeCl3溶液呈酸性。
于是他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Ca(OH)2没有参加化学反应
猜想二:滴入的Ca(OH)2溶液中OH-数量太少。
猜想三:FeCl3溶液呈酸性,Fe(OH)3沉淀不能存在。
活动一:了解我国古代造纸技术
【查阅资料】我国古代手工造纸以麻、木材、竹等为原料,经过如下图多道工序而制成。
【分析交流】古代造纸过程中步骤1加的生石灰(CaO)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熟石灰属于_____(填酸、碱或盐),熟石灰与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碳酸钙,该反应属于_____(填字母)。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同学们对黑液成分产生兴趣,将少量黑液带回实验室进行探究。
活动二:探究黑液成分
【提出问题】黑液中除了有机物还有哪些成分呢?
【查阅资料】①黑液呈碱性。
②氢氧化钙与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碳酸钙。
【提出猜想】猜想一:KOH;猜想二:KOH和K2CO3;猜想三:KOH和Ca(OH)2。
【实验方案】该兴趣小组分别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 | 取适量黑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2CO3溶液,观察现象。 | 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 猜想成立 |
另取适量黑液于容器中,将二氧化碳传感器置于其中,然后逐滴加入H2SO4溶液至过量,得到CO2的浓度变化图像。 | 向黑液中加入H2SO4溶液过程中CO2浓度变化情况 | ||
方案二 | 取适量黑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观察。 | 试管中有_____生成 | 与方案一的结论一致 |
【废液处理】造纸会产生碱性废水,加酸调节至接近中性方可排放,生成的盐硝酸钾属于_____肥,能促进植物生长。
活动三:展望造纸发展前景
现代壁纸、包装纸要求纸张具有阻燃性,氢氧化铝是常见的阻燃剂,其受热至220℃开始分解生成氧化铝和水,氧化铝覆盖在纸张表面,从燃烧条件分析起到_____作用。
【成果分享】通过研学实践,同学们认识到造纸术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并且在不断创新中传承。
【提出问题】铁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时,是否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产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常见的铁的氧化物有三种:FeO、Fe2O3、Fe3O4 , 其中Fe3O4是磁性物质。
②FeCl3溶液呈黄色,FeCl2溶液呈浅绿色。
【探究】
①按图连接实验装置,检查气密性。向试管内加入铁粉,针筒活塞停在A刻度。
②加热铁粉的过程中,活塞发生移动。停止加热后,活塞逐渐向左移动,最终停在B刻度。
③用细线吊着洁净铁钉靠近加热后的固体粉末,发现没有粉末被铁钉吸上来。
④向试管内加入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 溶液立即出现黄色。
⑤另取一些未加热过的铁粉加入到盛有盐酸的
试管内,发现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经检验,步骤④、⑤产生的气体相同。
【实验结论与反思】
温度/℃ 溶解度/g 物质 | 20 | 30 | 40 | 50 | 60 |
LiOH | 12.8 | 12.9 | 13.0 | 13.3 | 13.8 |
NaOH | 109 | 118 | 129 | 146 | 177 |
已知:LiOH和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Li2CO3和Na2CO3的化学性质相似。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 |
第1次 | 10 | m |
第2次 | 10 | 7.4 |
第3次 | 10 | 6.1 |
第4次 | 10 | 5.6 |
第5次 | 10 | 5.6 |
试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